目前分類:心靈點滴 (4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與「神靈對話」的科學研究
訪談台大教務長李嗣涔教授

【本報記者群特別報導】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李嗣涔,如何從一位半導體專家,轉而投入氣功、特異功能研究、並進而實驗與「神靈」對話?一位標準的現代科學家,為何願意斬釘截鐵告訴大家:神佛是確實存在的,比人類的境界高,知道人類的一舉一動,甚至一個動念。為了了解李教授的投入相關研究十四年的經歷,本報特別採訪李嗣涔教授,以下是訪談內容摘要。


從1988年開始投入氣功研究

李嗣涔和氣功的第一次接觸必須回溯到1988的十四年前,當時國科會主任委員陳履安潛心向佛,乃召集了十幾所大學的學者專家組成氣功研究團隊,團隊成員有醫生、物理學家、醫學工程專家、電機專家及生命科學專家等,目的是想透過科學實証的方法了解氣功是真的嗎?煉氣功的時候,身體產生何種變化?對身體有什麼幫助?

為了要探討氣功的真實性,李教授發揮了「親身實證」的精神,自己親身煉氣功,才煉到第三次就發生氣集丹田、氣走任脈的現象,當時他對人體的奇經八脈一竅不通,只好看大量的相關書籍,從此一頭栽進了這個以往被視為「迷信」,甚至是「怪力亂神」的神秘領域,而且樂此不疲,其研究成果已獨步全球。


從氣功到特異功能的研究

研究氣功五年後(1993年),李嗣涔注意到當時中國大陸的氣功熱,當時有些氣功有非常驚人的祛病效果,而且傳出一些特異功能者具備手指、耳朵識字的能力。而傳統科學根本無法解釋這些現象,李嗣涔因而從研究氣功跨入特異功能的研究。

李嗣涔除了對已有特異功能者進行實驗外,也開始自行訓練七至十四歲的小孩。這些自願接受的青少年中,大約有10%到40%可以成功的開發出手指識字的功能。因此,李嗣涔有了穩定的實驗對象來源。經過上千次以上的實驗後,証實手指識字以及辯識顏色絕非幻覺,也深入的分析功能人的神經脈衝等身體變化。


§李嗣涔小檔案§

台大電機系李嗣涔教授,1952年次,台大電機系畢業,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專長為半導體光電元件。曾任台大電機工程系系主任、國防部參事,現任台大教務長。

李教授專業研究傑出,五度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並先後榮獲中山學術著作獎(1987)、中國工程師學會優秀工程師獎(1987)、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1997)、國際電機電子學會千禧年獎章(2000)等。

1988年在信佛的國科會主委陳履安的鼓勵支持下,參與氣功科學研究,從此改變他對傳統文化與生命的看法,轉而追求身心靈的圓融。1992年研究興趣轉向人體特異功能。

李教授除了多篇學術論文,並與夫人鄭美玲女士共同出版《難以置信-科學家探尋神祕信息場》一書,記錄大量各種特異功能現象和研究結果。




手指識字與第三隻眼
李教授指出,手指識字其實並不是因為手指「觸摸」到了字,因為,將寫上字的色紙,放入小盒子後再放進大盒子,具有特異功能的人還是可以精確辨識出顏色。

另外,即使被測試者在15公尺以外進行實驗,仍然可以認字和辨識顏色,所以完全和觸覺無關,根本不能用現有的生理學、心理學和物理學的認識解釋這個現象。

那根本不是手指識字,李教授指出,這是大腦在某種狀態下,可以不通過視神經、觸覺神經直接和外面物質產生交互作用,據功能人陳述,大腦中會出現一個發亮的屏幕,字條上的字辭圖像就會在這個屏幕中「跳」出來,這似乎就是傳統修煉界中講的「第三隻眼」。

※(實驗記錄)當以手指辨識寫有「藥師佛」紙條時,陳小弟弟看到(並畫下如上圖)有人拿一個碗,周圍亮光(黃、閃),碗有味道,然後出現字「藥師佛」。


看不到「佛」字,只見到強光

1998年8月26日那天的實驗中,實驗小組成員,現任行政院同步輻射中心主任,享譽國際的實驗物理學家中研院院士陳建德教授,由於篤信佛教,就寫了一個「佛」字來測試。沒想到功能人竟然只能看到強光,無法認出佛字。有時甚至還出現亮人的影像,而且還會跟被測試者同時出現在屏幕之中!這個驚人的發現,讓研究人員開始進入了「身心靈」的「神靈」的研究。

手指識字實驗中,為驗證「佛」字的特殊性,把佛字相近的字如「彿」「拂」等拿來試驗,結果只看到這些正常的字,並無特殊現象。但是給「比佛利山」,結果看到「比」「利」「山」三個字,中間「佛」字的地方,還是看到一團光。用「佛」字的注音符號,也看到一閃的亮光。給手指識字者看「耶穌」,看到的是發光的外國人。當然不同的特異功能者,由於層次不同,看到的也不一樣。

神靈的世界顯然是一個善良純正的世界,與訊息場的溝通,也必須是正心誠意的正念。而李教授的實驗首度以「科學」的方式,觀察証實了我們的世界除了知道的宇宙時空之外,還有一個高層空間的信息場存在。

至今已累積了上千次以上的實驗結果,李教授發現功能人對「神佛」的名字都能看到異像,李教授將這些神聖名字比喻為網站的名字,它們可以聯通高層生命的信息場(網站),而功能人的能力強弱,就像是瀏覽器的功能強弱,所聯通的訊息也有強弱之別。而透過紙條上寫上問題,功能人的屏幕則可以接收高層信息場的回應訊息。


與神靈的溝通

透過手指識字者,實驗研究人員請教神靈,不同宗教所講的最高層次世界,是一樣的嗎?得到的回答是英文:「I don't like to compare」(我不想比較)。李教授推斷神靈不肯告訴人類天界的關係,可能是擔心對人類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是不同宗教間無謂的紛爭。事實上,當實驗者問到類似神靈世界的「人事或階層」有關的問題,都得到不願回答的結果。

當問到地球人類何時可以和外星文明接觸時,回答是:「不是已經有了?」再問:「現在的外星文明中距地球最近的是在哪一星座?哪個星星的行星?」答案是英文「anywhere」(任何地方),什麼意思呢?可能就在你我周圍,只是人類無法感知而已啊!


舉頭三尺有神明

李教授長期研究氣功、人體特異功能、和神靈世界,語重心長的指出,從功能人傳回的神靈訊息來看,神靈就在實驗室中看著他們做研究,神靈也有可能介入干擾,所以神靈是無所不在的,老祖宗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三尺」以內也隨處都在。因此,人要心存善念,言語說話都應誠敬。

他表示,投入氣功和特異功能研究後,對科學和宗教的本質已有嶄新的認識,事實上,科學與宗教都是探討生命起源和世界結構的方法,科學研究的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結構,宗教則觸及另一個世界的結構;在宗教中修煉是認識和進入神佛世界的方法,而運用科學的方法也有機會和神佛世界溝通,但是,科學家的目的必須是研究真理,而不能想要求名求利,甚至想猜一猜樂透中獎的號碼。


從「踢館」到「大開眼界」

李嗣涔等人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傳統科學界的質疑,向實驗小組表示要組隊參加手指識字實驗,並且在物理學會網路上公布訊息,公開邀請大家來見証。他們要求自行準備實驗樣本,並要求李嗣涔等人不得經手樣本參與實驗。李教授說,說白了,這就是來「踢館」的。

實驗小組欣然同意這項挑戰。1999年8月26日,由中華民國物理學會、台大物理系、清華物理系、台大心理系和中研院的十多位教授,組成了小組,各種道具事先準備齊全。結果,放在盒子中的紙,只要不用鉛包住,其中功能最強的小孩,都能準確的說出或描畫出紙的顏色和紙上的字或各種奇怪的圖形。實驗進行沒有多久,這些物理學、化學、心理學教授們大開眼界,直呼不可思議。最後,連中研院院長李遠哲都肯定李嗣涔的研究成果。李教授很欣慰的表示:從此以後,幾乎就不再聽到公開批評他的聲音了。


美國的「另類醫療」研究 即將起飛

李嗣涔教授在第五屆「身、心、靈科學」學術研討會開幕致辭時指出,美國國家衛生院(NIH)今年已撥款一億美金,投入「另類醫療」的研究,研究各種靈療和民俗療法,開始探索「身、心、靈」的現象。

美國各大醫學院已有三分之二以上,將「另類醫療」列為選修課程,有的大學醫學院甚至將其列為必修課程。這個領域顯然已吸引了許多科學家投入研究。這類的研究,美國現在大約落後中國十年,不過一旦他們大量投入研究,可能很快會迎頭趕上,創新格局。

李嗣涔表示,台灣大型醫院或醫學院已著手或考慮進行這個研究方向。「靈」或「另類存在」的研究已經是二十一世紀最具挑戰性的學問。


 


原文摘自大紀元 http://news.epochtimes.com.tw/055/1733.htm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調節情緒的六大技術



 



 


1.           控制怒氣:


做情緒的主人,當喜則喜,當悲則悲。在遇到發怒的事情時,


第一、先想想發怒有沒有道理


第二、再想想發怒之後有什麼樣的後果


第三、想想有沒有其它方式可以替代的?


這樣就可以變得冷靜而情緒穩定。


 


2.           增強愉悅感:


努力增加積極情緒。具體方法有三:


一、多交朋友,在群體的交往中找到快樂


二、訂立小型目標,小目標容易實現,每一個實現都能帶來愉悅的滿足感


三、學會辯證思維,可以使人從容地對待挫折和失敗


 


3.           更多的幽默感:


常笑多幽默。心理學家認為~~


人不是因為高興才笑,而是因為笑才高興


不是因為悲傷才哭,而是因為哭才悲傷


生活中要多多笑別發愁。助人多做善事,既可以給他人帶來快樂,也可使自己心安理得,心境坦然,才會具有較好的安全感。


 


4.           適當的發洩:


遇到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可以透過運動、閱讀、聽音樂、看電影、找朋友談心等等,來宣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緒,也可以大哭一場。


代償轉移術-當需求受阻或者遭到挫折時,可以用滿足另一種健康、正當的需要來代償。


也可以通過分散注意力,改變環境來轉移情緒的指向。


 


5.           情緒的升華:


即把受挫折的不良情緒導向崇高的境界。如著名文豪歌德在失戀後,把失戀的情緒能量升華到文學寫作中,寫出了名著《少年維特之煩惱》。


 


6.           放輕鬆:


心情不佳的時候,可以通過循序漸進自上而下放鬆全身,或者是通過自我催眠、自我按摩等方法使自己進入放鬆的狀態,然後面帶微笑,想像曾經經歷過的愉快情境、成功的經驗,進而消除不良情緒。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身心靈健康保健

以下的文章是引用潛能密碼林一凡老師的文章

 


如果你的車子不定期維修,就會容易拋錨。同理,如果我們不好好保養身體,給予身心適度的調適,心,也會容易生病。


 


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是息息相關的,心理的狀態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心理的創傷,毫無疑問地也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影響。如果能找出導致疾病的心裡根源,對於疾病的治療就會有突破性的進展。


 


因為心因性所產生疾病的原因,粗略分類成三種導致生病的導火線。


 


一、 突如其來的創痛,如心愛的人過世、失去工作、離婚或分手、天災導致的損失破壞等等,這類突發的創痛會導致病發於胸部以上的身體部位,如果你有支氣管炎、耳鼻喉的感染、心臟病問題或任何上呼吸道發炎的病症,你不妨回想過去六個月到一年生活中,是否有任何的劇變,如果你找出事由,請立刻面對,並且針對相關的情結,利用天然心理療法、催眠療法等,絕不要讓你一時的情感或情緒之痛,損傷到你的身體組織。


 


二、 日久累積、根深蒂固、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創傷,持續在公司職場或在家庭的不愉快,沒說出的家庭問題和歉意,同朋友間沒有解決的衝突和被壓抑的罪惡感等,這類創傷通常會引發身體中段部位(胸部到腰部之間)的疾病問題:如潰瘍、長期或慢性的消化問題,胃酸或胃絞痛等,這些症狀表示你一直在壓抑某些事,並沒有誠實地面對自己,針對事情完整地處理。


 


三、 童年和前世的傷痛,顯然這是最難發現的病源,但一個好的專業催眠溝通師可以幫你解開這樣的情感枷鎖,這類傷痛通常會造成腰部以下的問題,如長期便秘或腹瀉、結腸炎或生殖器官的問題等,這些通常顯示你的潛意識對某些事件一直無法釋懷,但你的意識並沒有察覺,這些跡象都在設法告訴你的身體,你需要把過往的負面情緒釋放掉,以便讓你的身體和靈魂有所解脫。


 


人的身體事實上比我們想像得要聰明。有些時候,身體症狀的產生是因為身體細胞無法再抑制或合理化我們的情結。當我們濫用或輕忽,吃不建康的食物或再也不去照顧身體時,它絕對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抗議。


 


針對以上身體所產生的問題,可透過催眠溝通、心理諮詢的方式,找出病人情結累積的根源部位,透過催眠及諮商技巧,引導病人將心中的負面因子消除。用這種方式可以改善或減輕病痛,甚至病癒。因為心因性所產生的疾病,透過這些方式療癒的病人,疾病大多不會復發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探尋輪回轉世的科學證據 -- 介紹 Wambach博士的研究

 
 

輪回轉世到底是一個美妙的願望還是一個真實的存在?很多人在催眠的狀態下聲稱回憶起自己前世的經歷並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種種細節,但他們的描述到底是幻想還是事實?我們有沒有辦法通過收集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對其做出證實或證偽?


 


懷疑和證偽,是現代實證科學的一個主題,一個理論必須通過嚴格的證偽才能被暫時接受,但仍要受到懷疑。懷疑和證偽,也是Helen Wambach博士研究輪回轉世的態度。《重溫往世--催眠下的證據》(Reliving past lives - The evidence under hypnosis)一書詳細描述了她的研究過程。在這本最初發表於1978年的200頁的書中,前半部份主要講作為心理學家的作者如何對心靈心理現象發生興趣,如何開始自己的研究,在研究初期如何走彎路、迷惘、甚至被欺騙,如何得到一定的證據,直至她決定設計實驗收集大量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書的後半部份主要描述她的實驗、資料和分析結果,這也是本文將要回顧的內容。


 


Helen Wambach博士當時在一所學院任教。為了收集大量的資料,她以辦工作班的形式進行實驗,每個班有十幾人,Wambach博士引導他們進行一整天的分為四個階段的催眠回溯之旅,並收取少量的費用,以維持她的研究所需要的開支。


 


從腦電波來看,催眠並不是睡眠,而是和傳統的佛家、道家的禪定很相似的一種深度入定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可以使用自己的心靈之眼(也就是佛家所說的慧目或天目)觀察和體驗前世。人在進入前世回溯時,有時意識側重於前世,進入前世的角色體驗當時的情境,甚至書寫出前世時的古文字,但回到現實後卻不再認得這些文字;有時意識則側重於現實,以局外人的角度觀察前世,就如同看一場電影,可以聽到前世的語言,但並不知道具體的意思。在前世回溯中,受試者可以根據自己前世和現世的知識見聞判斷當時的年代和地點,但入定中的人還具有確定年代和地點的超越世俗經驗的能力。當受試者被問到當時的年代時,在他的心靈之眼中會閃現出以西元計年的數字,即使受試者的前世是在西元前或者非基督教的國度。對於地點的確認要困難一些,但有的受試者仍可以在現代的地圖上閃現當時的位置。筆者覺得這類資訊是由受試者的更高智慧或明白的一面所提供的,徹底打開更高智慧有點類似於佛家所講的開悟,當然催眠達不到這一點,但在催眠的狀態下人的現實意識放鬆,也使得更高的自我更容易起作用。


 


Wambach博士把受試者集體引導到入定回溯狀態中,然後問他們一些前世生活細節的問題,讓他們記住答案,在出定後回答她的問卷。Wambach博士一共收集了1088份答卷,並對答卷中提供的資訊進行了認真的審核,其中只有11份答卷提供的有些細節與歷史不符,如一個人說自己在15世紀彈奏鋼琴,但鋼琴是兩個世紀後出現的。其餘的10份答卷也存在類似問題,但其中的9份答卷所存在的年代誤差並非很大,有可能是因為受試者對年代的確認不完全準確。有誤差的答卷只占所有答卷的1%,如果受試者的回憶完全是幻想的話,不可能只有這麼低的錯誤率。當然,在被測試者中, 不排除有的人是在想像,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使用自己的慧眼。催眠回歸流行在西方而不是在中國, 可能是因為生在西方的人在今生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心智比較簡單,所以慧眼更容易打開吧。


 


Wambach博士對1088份答卷的社會階層、種族、性別、穿著、食物等資料根據年代做了圖像和列表分析。


 


對於社會階層,Wambach博士根據答卷提供的資訊把它們分類為上層、中層、和下層。她發現上層案例占總數不到10%。中層的比例隨年代變化,占20%35%。在西元前1000年中層的比例較高,之後開始下降,到西元1700年後又恢復到西元前1000年的水準。西元前1000年時的工匠和商人多集中在東地中海一帶,那時那裏的商業似乎很發達。底層的窮人占總數的60%77%左右,穿著家做的衣服,住在簡陋的茅屋裏,大多數是農夫,日復一日地單調地耕作。沒有任何一個人回憶自己是著名的歷史人物。那些前世身居高位的人並非很快樂,他們覺得活得很累。最快樂的人生反倒屬於一些農夫和生活在原始部落中的人。從這組社會階層的資料來看,受試者的回憶和幻想很不相同,因為如果受試者在幻想的話,他更可能幻想自己是個歷史人物或貴族。


 


關於種族,Wambach博士的受試者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加州的中產階級的白人,可是他們回憶的前世卻有著不同的膚色和頭髮,居住在不同的地域。Wambach博士把這些案例的種族大概地分為三類:高加索人種、亞洲和印第安人種、黑人和近東人種。在西元前2000年,只有20%的案例是高加索人種,大多居住在北地中海一帶,並擴散於中亞的山區和北部地方。其他兩類人種大概各占40%


 


5位受試者回憶在西元前10002000年間曾居住在高加索山一帶,他們入定時以地圖閃現位置時,發現他們生活在今伊朗的北部到巴基斯坦的地方。他們似乎是遊牧人,居住的是帳篷而不是房屋。但是,他們很奇怪地發現他們的膚色是白色的,有著淺黃或金黃的頭髮。這看起來不太對。我很吃驚地圖閃現出亞洲,在靠近近東的中部位置。我覺得我應該是深色皮膚和黑頭發。三名受試者在答卷上寫著類似的話。所有的五人都說自己穿著皮制的褲子,這在遠古時代很罕見。但這確實和史實相符,而且那時在這裏的人口確實是高加索人,有著白色的皮膚和淺色的頭髮。在這些案例中,受試者認為自己所看到的是錯的,因為與自己的知識不符,可事實證明他們看到的確實是對的。這種情況在Wambach博士的案例中反覆發生,這顯示受試者看到的不是根據自己的知識做出的想像。


 


受試者的年齡平均在30歲左右,他們大多出生在1945年以後。有45位受試者曾在前世生活在19001945年間,而其中有三分之一是亞洲人。這些人在19001945年間的前世非正常死亡的比例非常高,很多死於兩次世界大戰和亞洲地區的國內戰爭,顯然這些人在死後很快又轉生。Wambach博士覺得很奇怪的是在1850年間,69%的案例是白人,可是在19001945年間,只有40%的案例是白人。似乎人種之間的相互轉生在1945年後增多。難道這個時代有什麼特別嗎?Wambach博士還打趣說:會不會很多愛荷華公理派信徒轉生到共產主義中國?


 


關於性別,受試者前世的性別和今世可能不一樣,比如一位男子很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前世是個女子,生活在大約西元前480年的中國。還有一位男子的前世是一位印度女子,死於難產,他描述了當時的感受,並對此有些不快。性別比例在各個年代一直保持大致的平衡。


 


受試者前世的穿著也與歷史相符。比如生活在西元前1000年的埃及的受試者描述了上層和下層人的兩種不同的衣服,上層人的衣服是精緻的白布袍子,到膝蓋或腳;而下層人穿一種奇怪的裹在腰腿間的褲子,與歷史記載相符。所有這類受試者的描述都沒有錯誤,而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古埃及服飾的專家。還有一位女性受試者看到自己是西元1200年間的騎士,我覺得這好迂腐,我一定是在幻想。她說,我低頭看我的腳,我看到一個三角頭的靴子。我覺得應該是圓頭的,就像我在博物館裏看到的盔甲那樣。後來這位女士查閱了百科全書,發現了這種三角頭的靴子,書中說這種靴子只在西元1280年前的義大利出現過,而這位女士當時在義大利,死於1254年。


 


從食物上看,人們在西元前500年吃得還可以,20%的人回憶吃家禽和羊。從西元25年到1200年的黑暗時代,人們的食物水準很低。人們前世吃得沒滋沒味,一個年輕人在回溯後說:我以後再也不說麥當勞的壞話了。並不令人吃驚的是,最好吃的食物在中國的前世。一位女士後來告訴Wambach博士她在前世一直吃生蘿蔔,我以前從沒吃過蘿蔔,我也不明白我為什麼知道那是蘿蔔。她說。幾個月後她和丈夫到餐館吃飯,他丈夫點的一盤菜中有一些很奇怪的白色的菜,她嘗了之後告訴丈夫說這就像她在前世吃的蘿蔔的味道。他們叫過服務生一問果然是蘿蔔。還有一個人回憶在西元800年的今印尼一帶吃一種他今生從未見過的堅果,後來他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一幅這種堅果的圖片。這完全就像我在入定中看到的,他說,那篇文章說這種堅果只在峇里(BALI)島發現過。


 


關於人口,Wambach博士發現案例的數量隨年代增加,從西元1500年後上升幅度加快。至於如何解釋這個資料並不太清楚。一種解釋是受試者更容易回憶比較近的前世,但Wambach博士發現受試者對前世的記憶的清晰程度和年代無關。至於為什麼世界人口在增加,Wambach博士並沒有解釋。其實如果把我們這個世界想像成一個巨大的舞臺的話,即使演員人數固定,舞臺上的人數也會變化。也確有其他研究者發現轉世之間的間隔似乎在近代比古代要短很多。


 


Wambach博士在問卷中還問到受試者前世的死亡原因和感受,為保護受試者,Wambach引導他們隔絕當時的痛苦。受試者的經驗和當代很多人所彙報的瀕死體驗很類似,離開身體、俯視自己的身體、看到光、看到過世的親朋、解脫感、為留在世間的親人感到悲傷等等。在所有案例中,62%屬於老病而死,也就是中國古人所說的壽終正寢18% 死於戰爭等暴力事件,其餘為事故死亡。有受試者描述受到突然的致命傷之前就已不明不白地離開肉體。死於暴力的比例有兩個高峰,分別在西元前1000年和西元20世紀。在西元前1000年似乎有很多小型的部落戰爭。在二十世紀,很多死亡案例是由於空襲轟炸,這些人一般死於轟炸造成的濃煙窒息,和專家的研究相符。這顯示受試者描述的不太可能是想像,因為這一點很少有人知道。


Wambach博士的書中有很多圖表,也包括了一些具體的答卷,一些答卷提到前世相識的人也出現在他們今天的生活中,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緣份。對於Wambach博士的資料,輪回可能是最好的解釋,而把它們完全歸之於想像則顯得有些牽強。比如很多讀者朋友可能都通曉中國歷史,對上下五千年發生的大事都能如數家珍。但假如筆者讓您描述周朝人、宋朝人、清朝人吃什麼食物,穿什麼衣服,住什麼房子等細節,恐怕即使熟讀食貨志的朋友也難以給出滿意的答案。


 


Wambach博士自己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對於她收集的資料,她給出了自己關於生命的神話,她也鼓勵讀者得出自己的神話。近年來,關於輪回轉世有一些非常有份量的書籍問世,其中有些研究者所獲得的資訊比Wambach博士的資料要詳盡、深刻、明瞭得多,比如Bryan JameisonMichael Newton博士的研究。但Wambach博士的書仍然很有價值,因為到目前為止,她是唯一的一位通過大量的資料對輪回假設進行統計檢驗的研究者。


 


 


節錄自大紀元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潛能的力量

你或許很難相信人的思想是一個具體的實物。其實在人的頭腦中不斷地活動、構思、運作,而被稱為思考或思想的,是個具有分子、體積、重量、能量的物體。


 


思想絕對不是抽象的、形式上的概念,它是個具有能量且具體的東西。


 


當一個人思想與一種强烈的一定要達成目標的摰熱願望和堅持不懈的耐力相結合,開始產生行動力時,便會開始發揮出一種强大的能量,這種能量可以與宇宙的能量相通,而協助你達成你人生所想要的達成的目標與理想。


 


人的頭腦和心智是由意識和潛意識兩部分所組成的,外界的任何資訊,會先經由我們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這五種感官接收,傳送至意識,然後再經過整理、分類、儲存於潛意識中,之後當我們需要時,這些資訊就會如同檔案般被一一從潛意識内喚醒或取出。


 


潛意識是無法分辨是非善惡的,無論意是給了它什麼樣的資訊或想法,它都只會照單全收,而且對任何的指令都會一一連接加以實現。


 


各項證據可以顯示,潛意識是關係人類心靈與宇宙間無限智慧的一個橋樑。我們能以潛意識為媒介,以一種目前人類尚無法了解的不到10%的功能,想想看,僅僅這不到10%的能力便已造就了現今的科技及進步,那麼剩下的90%的功能窮盡將人類帶到什麼樣的境界呢?


 


腦在醫學中所能理解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科學家對於腦的中央控制區,連結腦細胞的無數神經組織,及其它無數的組合,都只能做小部分的解答。


 


芝加哥大學的赫里克博士說過:頭腦細胞及神經組合龐大得令人嘆為觀止,這個組合數,大到連幾億光年的天文數字也望塵莫及……若使神經細胞產生活動,可紀錄出百萬分之一伏特的電位差。


 


擁有如此複雜結構的組織圖,不可能只單為肉體的成長與維持的目的而存在,那麼這個具有上百億腦細胞個的系統,是否可作為與他人潛意識或其他無形力量通訊的媒體呢?


 


人類對於目標的達成過程中,非常需要創意的協助,一切的創造都是由心中第六感所形成,人類絕對創造不出心中所想不到的事物,而第六感(或稱為靈感)即是潛意識所傳輸給意識的答案。


 


在數十年前,當時的貝瑞和蓋兹二位博士透過研究發現,人類的頭腦是思想振動的傳播與接收站。人類的頭腦與無線電通信相似,具有接收他人頭腦或宇宙所發出訊號的功能,潛意識卻是頭腦的「發信裝置」,思想的振動及能量方法,藉以和宇宙無限智慧相溝通。


 


而這種智慧,是千萬人類進步、產生各種發明和創造力,同時也是人類所有問題解答的来源。換句話說,透過潛意識,人類可以將構想改變為事實,使願望成真,使問題得到解答。


 


但因為人類目前對潛意識所知有限,也感到陌生,而目前所知,是潛意識具有實現願望的能力,我們要完全控制潛意識相當困難。


 


但是,經過長久的研究,目前發現控制潛意識的最佳方式,即是通過「自我暗示」的方法,將想要實現的構想、願望或目標,交由潛意識去處理,也就是說,你的心靈通訊系統是由發信裝置的潛意識和收集裝置的創造性想像力所組合的。


 


潛意識的運作:人類接收外界訊息的方式是透過五官,但事實上,我們的世界上存在著一種五官感覺無法感知的無形力量,而對於這種五官所無法感知或觸及的事物,人類不僅所知甚少,對於大地上一切無形的力量,我們也幾乎全然不解。


 


但也就是這種看不見、聽不到、摸不到的無形力量,造就出一切的萬物,當然,財富也不例外。而這些無形力量中最為强大的便是思考力。


 


潛意識既然無法分辨是非對錯,而它又負責將所有頭腦所傳送給他的指令加以實現完成,我們就得非常小心的選擇所傳輸給潛意識的訊息了,若是輸入的都是一些恐懼、貧困或否定性的失敗想法,潛意識就會認定你所要的願望是失敗,那麼它就會盡它所有的能力讓你達成失敗的結果。


 


但是我們每天都在種種資訊的漩渦中打轉,而這些資訊有的是消極性,有的是積極性的。因此,你必須努力排除消極性的資訊,只讓積極正面的資訊輸入,而如何做呢?


 


我們已於前面提過——問自己積極正面的問題,以及將注意力集中在你所想要的願望上,而不是在你所恐懼的方面。


 


你要知道,當你告訴潛意識你要成功時,它所接收到的訊息很清楚的是「成功」二字,但當你告訴它你「不要失敗」時,它没有辦法判斷「要或不要」,它所接收到的只是「失敗」這二字。


 


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叫你「不要」想藍色,「不要」想藍色——千萬不要想藍色——你頭腦中第一個想到的顏色是什麼?是藍色,對吧?


 


這原則是一樣的道理,因此你必須努力排除消極性的資訊,只讓積極性的資訊輸入你的潛意識,同時,别告訴它你「不要」什麼,只告訴它你的願望是「想要」達成什麼。


 


潛意識最容易接收與情感有關的資訊,換句話說,想和潛意識溝通必須使用特殊的語言,而潛意識最能理解的語言便是情感。情感可分為六種建設性的情感與六種破壞性的情感。


 


破壞性的情感不必刻意的去意識它,也會進入潛意識内,但建設性情感若不借助自我暗示之力,便無法輸入潛意識。當然,要輸入潛意識時,必須選擇有建設性的情感,對於那些破壞性的情感就應避而遠之。


 


六種建設性情感分别是:願望、信念、愛、熱情、想像、希望。六種破壞性的情感分别是:恐懼、嫉妒、憎惡、報復、貪欲、憤怒。建設性的情感和破壞性情感,絶對無法並立而存。


 


潛意識内只要殘存著任何一種破壞性情感,一切的建設性情感便會被破壞殆盡,所以培養以建設性情感主導心靈的習慣,是你邁向成功之路上不可缺少的法則,只要養成這種習慣,你的内心將充滿建設性的情感,破壞性的情感便無法趁隙而人。


 


擁抱心念的好念頭,迎向美麗的人生。


 


 


擷錄自大紀元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ESP超能力

ESP
是英文Extra Sensory Perception 的略稱,意指「超感覺」,通常用做心靈感應、透視力、觸知力、預知力等的總稱。ESP 能力等於是「右腦的五感」。正如左腦有五感一樣,右腦也有五感。有人認為只是少數特異人士才擁有的神奇力量,其實每一個人都具備的能力,只不過人類因為壓抑潛在意識的大腦新皮質過於發達,使得ESP的能力被封存起來,相反的動物的大腦組織幾乎都是由舊皮質組成,因此能夠發揮的能力。



十八世紀以後,隨著科學的進步,對於科學所無法說明的神秘作用,都稱為迷信, ESP能力也就式微了。 美國現今有一門專門用來訓練經理人的ESP課程,這個課程主要是用來培養透視力,預知力等心靈感應的心靈力量。



美國杜克大學的萊因博士,在 1930 - 1940 年代之間,曾進行過多次的 ESP 確認實驗。實驗的內容之一為,將實驗者的眼睛矇上好幾層,接著讓實驗者的身心獲得鬆弛。一會兒,就會在腦中出現黑而寬的螢幕般影像。如此一來,透視的準備便結束。在表示要透視的標的物後,就會在螢幕上出現標的物的文字、影像或色彩。但若是在疲勞或身體狀況不佳的情況下,標的物就會模糊不清。這個研究方法在1940 年代得到確立,也得到了統計學的承認,最後,甚至在美國還普遍的認可超心理學是現代科學的一個領域。目前台灣許多學術機構也有從事 ESP 的實驗,並且也獲得具體的證明及結果,如台大就曾在電視媒體上公開其實驗過程及成果。



特異功能又叫超能力,或稱為靈異事件,它是人體潛藏能量的一種,經由特殊方法開發出來,以致能做一般人做不到事,所以叫超能力,但所有的超能事例中,也有一些是外來賦與的能力,如通靈之類的,因此特異功能事例有一定的分類。

關於擁有特異功能途徑:

西方看法


http://www.thinkerstar.com/psi/us-psi.html

東方看法

http://www.chain-zan.org/dantao9/08.html

參考文獻

http://moa.port5.com/moa/book/01.htm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0種珍惜生命的態度



1為愛而生:只有愛,能使世界轉得更圓;只有愛,能創造奇蹟。能夠看見別人的好,就會提升自己的好;能夠說出別人的好,就會強化對方與自己要更好。愛是一切的原動力。 


2做自己的心靈捕手:把實現自己生命第一優先考慮,善待內在的小孩,給他勇氣、信心和生命,想念自己,做你自己,寬恕自己,對自己負責,善用感覺,熱情行動,活出真正的自己。 


3簡單生活:你真正需要的不是那麼多,多出來的任何一樣東西對別人都有用,將它送出去,或是捐出去義賣,讓真正需要的人善用,簡單生活慣之後,生命自然不再累贅。 


4擁抱別人,讓人擁抱:擁抱是一件完美的禮物,老少咸宜,而且拿它給別人交換,沒有人會放棄的。練習用擁抱代替說話,表達內心最深刻的感受,即時的擁抱能傳送安慰與支持,傳遞生命活力。擁抱療效:續命,每天四抱;保養,每天八抱;除病,每天十二抱 


5家庭優先:和樂家庭最高指導原則:日常體貼,遇事幽默。家庭關係是你這輩子最有意義的投資。試著每天用十五分鐘,和配偶、孩子,甚至寵物,共同分享回憶、經驗、想法、夢想和創意。 


6別為小事抓狂:你為什麼生氣?塞車、買票插隊、同事爭執、服務生態度惡劣生氣之前,思考哪些才是真正值得生氣的情況,例如:虐待兒童、人民遭受飢餓之苦、戰爭相較之下,就可以知道這些事是多不值得生氣。將怒氣轉向值得生氣的事上,並且想想自己可以為這些情況做什麼。 


7找尋老友:愛情常來來去去,朋友總是越陳越香。曾經同甘共苦的朋友是上帝給的禮讚,花點時間列出老朋友清單,撥個電話聊聊或訪友,尋回那曾有的感動與契合。 


8創意生活家:別讓一成不變的生活,腐蝕生命的熱力,試著吃半飽、花一半,使用比平時少一半的源。試試看即使有樣東西不夠用了,是否能夠找到替代品,既可以發揮創意,也能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9練習冒險:無數的第一次造就了你,生命就像一輛十段變速的單車,大部分的人只用到低速檔。你應該嘗試新事物,先從小冒險做起,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同時不忘讚美自己的勇氣。 


10說謝謝你:一日平安,一日感謝。培養強烈的感恩心,每天至少謝謝一個人,告訴他們你喜歡、仰慕或欣賞他的地方。 


11別對你的人生說沒空:日常生活需要良性循環,人生只有一次,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每月定出一天可以徹底休息,放自己一天假。 


12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一定只在學生時代,學習是更好生活的開始。無論是選一門不算學分的課,還是向同事學習某些嗜好或興趣,甚至邊開車邊學習隨身攜帶書籍,試著從不同方向找出興趣,生命會更開闊。 


13奉獻給予:奉獻能讓你花小錢擁有極大快樂,助人度難關的方式很多,給予食物、衣物、工作、金錢、時間,你可以由簡單的方式開始,比如捐出收入的5%,仔細考慮哪些是真正需要你幫助的人,把有限的錢放在最需要幫助的人身上,最能產生無限的功效。 


14與敵人和好:抱持寬容態度,以傾聽來代替爭吵,讓自己變得更溫柔與仁慈。不要把問題過度放大,試著問自己:年後,我還會在意這件事嗎? 


15活出健康的人生:分析自己的飲食習慣,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讓營養更均衡。每週至少三次運動,持之以恆,雂痐W一次恢復精力的課程(如瑜珈或太極)身心健康,精力充沛。 


16讓快樂貼身相隨:快樂的人會微笑或哼唱,甚至吹口哨有快樂的想法,你就會飛起來。專注地想快樂的事,讓自己產生向上飛躍的力量。日積月累,快樂會變成一種習慣。 


17年輕不老心:忘記身份證上的年齡,找出自己覺得重要的,以及會讓自己心跳加速的事物,讓這些點點滴滴充滿生活,就能讓自己的心態變年輕。 


18磨亮想像力:要更有創意,就要像孩子般地思考,比如重看一本最喜歡的童書,學習小孩子的思考式;或者讀一首詩,在心裡想像它的意境;一邊聽廣播的古典音樂、爵士樂或世界音樂,一邊想像音樂所傳達的景致都可以提升想像力。 


19笑紋比皺紋重要:兒童平均一天笑500次,成人只笑15次,任何小事都可以讓小孩樂不可支,鼓勵自己在笑聲中享受人生。 


20救救地球:減少物品使用量,減少用水,減少用紙,減少開車,減少包裝,少用清潔劑,避免用過即丟,減少用量,重複使用,環保回收,自然就在你心中。 


21救一個生命:找尋失蹤兒、受兒,施捨金錢或付出時間、體力、可以改變別人的生命,個人視野也會因瞭解另一層面的生活而提升,更可以為這些孩子帶來希望與遠景。 


22試試雙手的力量:人生的意義在於創造,藝術可以提升人的生命境界,每做一件事,記得多加些巧思,在每件所做的事情上,發揮報告才能,加入你自己親自動手做,享受四肢勞動的樂趣,即使是簡單的維修工作都是原創的藝術品。 


23記得多玩玩:利用余遐時間享受遊玩的樂趣,重新學習遊樂技巧,徹底享受自由的快樂。 


24三人行必有我師:和各方面的人保持聯繫,增加從他人身上獲得情報的機會。同時擁有會批評的朋友,因為對方擁有你缺乏的部分,學習接受建設性的批評,忽略瑣碎的批評。 


25適當的自私:你有權主導自己的生活,你有全權對別人的要求說不,你有權對批評你或貶低你的人表示意見,你有權和別人分享你的感情,收加生活控制權。 


26分享:不論是分享閱讀心得或是生活偶得,讓東家長西家短的無聊變成豐富彼此生命的啟發。經由感受每個人不同的經驗,賦予生命全新的刺激與成長,世界將轉得更好。 


27重回孩提時代:拋開一些已養成的大人行為或習慣,不要剝奪與天俱來的純真特質,與小孩相處(擔任孩子的課外營老師、自願當兒童球隊教練);重讀一些小時候聽過的故事,可以回憶小時候的情景,看看舊時留下的物品,如成績單、勞作或禮物;到念過的小學走一遍,發現自己曾發生過的事或當時的夢想。 


28向自然學習:自然中蘊含生活哲學,是生命的指示燈,能幫助你發現自己的定位與熱情所在。從四季的替換,我們學會從悲傷中復元,因為生命是週而復始,生生不息的。而自然的多樣化風貌,都我們學會拒絕大眾壓力,教我們學會表達真實的自我。 


29心靈慢跑:心靈激勵可以預防精神疾病,讓心靈保持思考,也會減慢老化的速度。編一本夢想書,做做白日夢都是可行的。 


30活出熱情:支離破碎的靈魂得到的往往是乏味的成功,對生活的興趣應高於購物,用最小的時間工作,將大部份的時間給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自己愛做的事,做你想做的,說你想說的,學習享受生活,享受你做的任何事情。 


31可以不完美:每個人天生不同,接受自己,也同樣接受別人,用慈悲心訓練自己愛缺憾中美麗的事物。 


32勇闖生命難關:有人為工作而生活,有人因夢想而生活,有人因為要找出究竟為什麼要活著而繼續生活,生是上天賦予的權利,活則要靠自我的智慧與勇氣。 


33打開地圖去旅行:到任何你有興趣或好奇的城市旅行。旅行,潛藏著一份改變自己和生活的渴求,在旅行中可以得到不可思議的收穫,變得不容易害怕,遇到問題時較能從容應付,知道自己離農在外時最想念、牽掛的是什麼,最可有可無的是什麼。 


34簡單乾淨就是品味:不論是掃地抹桌子,晾衣服被單,都能特別仔細,特別用心,讓延長使用年限的心,取代用過即丟的習慣;用全新的戀舊心情,與日常生活建立恆久感情。用材質好、式樣大方的具取代三五年就必須換的三夾板;用設計簡單、質地宜人,可以一穿再穿取代追求流行的穿衣風格。 


35在家做義工:慈善事業可以先從家裡做起,可以先把服務心用在家裡,把家裡整理好,花些時間和家人相處,為別人做些事可以讓生活更添樂趣與價值,也會讓你的人生更有成就。 


36再試一下:人生最大的壓力來源是怕壓力,當你相信自己能、而能面對事情時,這已是一個好的開端,一切的多慮都將消失,你終會發現:事情並不棘手難辦,別人能、當然,你也能。 


37命運操之在我:一塊錢、一句好話、一件善事、一點知識、一些方便、一個笑容,都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38生命的財富:時間就是財富,但是時間的意義在於(運用),而非(節省)。好好運用上天給予每個人的同等財富。 


39為生命加油:你此生最大恐懼是什麼?最擔心最害怕的是什麼?是害怕應該表達的心意來不及表達?這是害怕心願不能實現?把今天當作最後一天來活,知道此生擔優會常在,恐懼就已不中懼。 


40多為別人想一想:愛有多深,包容與體諒就有多深,敢愛的人才敢去包容和體諒他所愛的人。做個善於體諒的人,多給對方時間與空間,做個有智慧與愛心的人。 


41隨時等著被利用:讓服務變成生命中的一部分,用生命服務、肯定自己。 


42化不幸為助力:自己是態度的主宰,而態度決定未來,從跌倒中站起來,化悲痛為力量,每種不幸都蘊含同等或更大利益的種子。 


43優點轟炸:每個人都有優點,但習慣看別人缺點,試著做好話連篇、用心說好話的人,勇於表白,要去掉別人身上的刺,最好的方法是拍拍他的背。 


44和自己賽跑:學習和自己比,忘記曾經擁有的分數,現在要關注的是,如何讓今天過得比昨天好,用心去發現,能看到生命更寬廣的藍天。


45換個角度,心中一片天:別人也許是對的,不要讓自己受執著的困惑,便能瞭解萬物,欣賞及認同世間一切。 


46樂觀:處於痛苦時,最有效的事物就是樂觀。凡事往好處想,樂觀的人可以發明飛機,悲觀的人就只能發明降落傘。 


47真心聆聽:通往內心深處的是耳朵,專心聆聽並適當回應,對別人是一種很大的鼓舞。 


48好奇心打烊:世界上只有愚人,沒有愚問。對所有的事物保持一顆敏感的心,好奇是所有人類文明進步的開始。 


49情緒急轉彎:事情沒有變,變的是你的觀念。改變想法,就能改變情緒,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 


50我真的很不錯:每個人都是一座寶藏,凡人也有超人力量,成功在於喚醒心中的巨人,開發自己的寶藏。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以下的文章是MELODY在網路上看到的

覺得內容頗值得省思 , 轉載於此與網友共勉之!!

(由文章中的用字遣詞來看 , 個人覺得可能是大陸人士的文章)
原轉載的網址 : http://www.juyi.us/file/article/aBill.htm


 


德國的一張罰單 ~~~~~值得台灣人深思 



 

       德國是個工業化程度很高的國家,說到賓士,BMW ,西門子……沒有人不知道,世界上用於核子反應爐中最好的核心泵就是在德國的一個小鎮上產生的。 在這樣一個發達國家,人們的生活一定是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吧。

 

       去德國考察前,我們在描繪著、揣摩著這個國度。到達港口城市漢堡之時,我們習慣先去餐館,已在駐地的同事免不了要為我們接風洗塵。

走進餐館,我們一行穿過桌多人少的中餐館大廳,心裡犯疑惑:這樣冷清清的場面,飯店能開下去嗎?更可笑的是一對用餐情侶的桌子上,只擺有一個碟子,裡面只放著兩種菜,兩罐啤酒,如此簡單,是否影響他們的甜蜜聚會?如果是男士買單,是否太小氣,他不怕女友跑掉?

 另外一桌是幾位白人老 太太在悠閒地用餐,每道菜上桌後,服務生很快的幫她們分配好,然後就被她們吃光光了。

 我們不再過多的注意她們,而是盼著自己的大餐快點上來。駐地的同事看到大家飢餓的樣子,就多點了些菜,大家也不推讓,大有「宰」駐地同事的意思。


       餐館客人不多,上菜很快,我們的桌子很快被碟碗堆滿,看來,今天我們是這裡的大富豪了。狼吞虎嚥之後,想到後面還有活動,就不再戀酒菜,這一餐很快就結束了。結果還有三分之一沒有吃掉,剩在桌面上。 
 結完賬,個個剔著牙,歪歪扭扭地出了餐館大門。出門沒走幾步,餐館裡有人在叫我們。不知是怎麼回事:是否誰的東西忘記了?我們都好奇,回頭去看看。

 

        原來是那幾個白人老 太太,在和飯店老闆嘰哩呱啦說著什麼,好像是針對我們的。看到我們都圍來了,老太太改說英文,我們就都能聽懂了,她在說我們剩的菜太多,太浪費了 。我們覺得好笑,這老太太多管閒事! 

「我們花錢吃飯買單,剩多少, 關妳老 太太什麼事?」同事阿桂當時站出來,想 和老 太太練練口語。聽到阿桂這樣一說,老太太更生氣了,為首的老太太立馬掏出手機,撥打著什麼電話。 

 

        一會兒,一個穿制服的人開車來了,稱是社會保障機構的工作人員。

問完情況後,這位工作人員居然拿出罰單,開出 50馬克的罰款 
這下我們都不吭氣了,阿桂的臉不知道扭到哪裡去了,也不敢再練口語了。

駐地的同事只好拿出50 馬克,並一再說:「對不起!」
這位工作人員收下馬克,鄭重地對我們說:「 需要吃多少,就點多少!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世界上有很多人還缺少資源,你們不能夠也沒有理由浪費 !」我們臉都紅了。但我們在心裡卻都認同這句話。

這個富有的國家裡,人們還有這種意識。   

 

        我們得好好反思: 我們是個資源不是很豐富的國家,而且人口眾多,平時請客吃飯,剩下的總是很多,主人怕客人吃不好丟面子,擔心被客人看成小氣鬼,就點很多的菜,反正都有剩,你不會怪我不大方吧。

事實上,我們真的需要改變我們的一些習慣了,並且還要樹立「大社會」的意識,再也不能「窮大方」了。 

 

       那天,駐地的同事把罰單複印後,給每人一張做紀念,我們都願意接受並決心保存著。阿桂說,回去後,他會再複印一些送給別人,自己的一張就貼在家裡的牆壁上,以便時常提醒自己。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典藏,情緒落底時,作為撫慰心靈之良方


心靈也需要打點滴的喔。




優良書籍總整理(心靈小品~~)        







   


親情篇  方向篇  生命篇  公益篇  友情篇  生活篇  心境篇  感恩篇  愛情篇


 


盲人的花園



      在一個大花園裡有一間小屋子,屋裡住著一個盲人。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照料這個花園,雖然他的眼睛看不見,花園卻管理得非常好。無論春天、夏天或秋天,花園裡總是一片花海。一個過路人非常驚奇的觀賞著這漂亮的花園並問道:「你這樣做,為的是什麼?你根本就看不見這些美麗的花呀!」




盲人笑了,他說:「我可以告訴你四個理由:第一,我喜歡園藝工作;第二,我可以撫摸我的花;第三,我可以聞到它們的香味。至於第四個理由則是你!」




「我?但是你本來不認識我啊!」路人說。




「是的,我是不認識你,但是我知道有一些像你一樣的人會在某個時間從這兒經過,這些人會因為看到我美麗的花園而心情愉快,而我也因此能有機會和你在這兒談這件事。」



親情篇



1.蘋果樹    2.最美的一幕    3.傷心路口    4.護身使者    5.一條新長褲    6.雙親的容顏    7.遊子意,家人情    8.老哥與我    9.黑板新留言    10.永不放棄    11.父親的便當  12.楓葉    13.愛就要說出來    14.那夜的爸爸    15.萬般可貴唯親   16.心弦    17.錄音帶媽媽    18.陪她讀五年高中    19.記得與遺忘    20.車票    21.母親的第七十二封信    22.平安明信片    23.出嫁的媽媽   24.一個母愛打造的金牌 25.永遠不懂的事    26.母親,我想念您    27.35實踐」    28.為悲傷繫上蝴蝶結    29.統一發票    30.媽媽的聲音    31.溫柔對待親愛的人    32.不准打我哥哥    33.父親的床    34.古樸記憶    35.爸爸的三個願望    36.痛    37.媽媽的愛    38.出國的爸爸    39.別潑冷水    40.記得讚美家人    41.錯誤    42.最好的禮物    43.沈睡的臉龐    44.看見天使    45.天邊的一顆星  46.心疼老爸  47.世上最酷的老爸  48.兄弟情  49.家庭是什麼    50.我不偏心,我傷心   51.我和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52.走過    53.兩支大哥大    54.姐,妳睡了嗎    55.姊妹情深    56.忽然看見老爸的白髮    57.送花    58.姥姥的大餅    59.貼近對方的心    60.生命中不容發生的誤會    61.推動搖籃的手    62.父親的麥芽糖    63.最保貴的財產 



方向篇 



1.公主的髮夾    2.台積電的知識管理    3.小巨人精神不死    4.五隻猴子    5.天堂鳥    6.你可以做到    7.把這份情傳下去    8.夢想與空想    9.氣壓計    10.捐不出的寶物    11.祈禱應驗    12.      13.爸,可以借我10塊美金嗎    14.幸福在什麼地方    15.到岸不需船    16.騎腳踏車的哲學    17.賣米粉湯的女孩    18.漁夫與富商    19.該來的與不該來的    20.意外的人生    21.視力與偏見    22.許願    23.深夜的養老院    24.海豚之翼    25.女人最想要什麼?    26.陌生人    27.通過考試的老師    28.陳信孝    29.最後一片秋楓    30.殘臂斷指    31.週五的夢魘    32.傷口     33.請讓我感覺自己很重要     34.擁抱獅子心    35. 辦公室裡的10個成長機會   36.十種方法放鬆    37.工作者應有的氣概    38.知識的價值    39.閉上眼睛找感覺    40.最後的想要    41.殘心    42.練習做自我的推銷員    43.讓生命的意義延續下去    44.創造無限可能    45.上班族如何提昇自己    46.大四學生之自我探索    47.做什麼像什麼    48.生命的熱忱    49.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上班族    50.牛奶「存」在牛肚裡    51.怎樣才會快樂呢    52.怎樣才會快樂呢【二】    53.烤肉上的頭髮    54.張忠謀成功的背後    55.掌握目標隨時對焦    56.溝通    57.構築與實踐夢想    58.閱讀有益,使妳工作更具競爭力    59.職場新鮮人之自我探索    60.跨越界線    61.處事圓融最重要    62.生存的七原則    63.先磨刀還是先砍樹    64.選定清晰目標    65.你會打籃球嗎    66.扶樹與扶人    68.快樂在哪裡    69.你為什麼工作    70.創造員工的歸屬感    71.自己看書學來許多本領    72.郵差    73.反敗為勝的傳奇    74.嘗試找出真正的興趣



生命篇



1.漏水的水桶    2.油漆匠    3.每個挫折都有它的意義    4.快樂工廠    5.堅持自己的價值    6.比死還可怕的事    7.心中的冰點       8.凡事感激    9.憤怒兩巴掌的代價    10.儲備四十歲的能力    11.站起來的次數    12.南瓜的力量    13.每天都是轉捩    14.成功之道    15.出口與藉口    16.水壺的蓋子    17.心靈童話    18.大師與學生    19.一路看山到峨嵋    20.我的盲人恩師    21.一個布娃娃的故事    22.不一樣的歌手   23.牛肉麵店   24.另一個自己    25.我們都是重要的    26.辛苦的顏色    27.很多事情並非如外表看到的那樣    28.幸福養生的祕訣    29.患難真情    30.善用五大EQ 笑看人生    31.靈驗的水泉    32.不承認失敗    33.心窗小語    34.心靈能量    35.失敗的最大藉口    36.生命的價值    37.找出熱愛    38.沒問題    39.持久的愛    40.面向陽光    41.挫折不算什麼    42.跳蚤    43.遇事不慌亂    44.釀造美麗的心    45.「自我肯定」練習    46.不輕言放棄    47.生命更寬容     48.在逆境中奮進    49.自我肯定訓練    50.我這沒手沒腳的人生    51.自殺的植物人    52.活出人生的價值    53.    54.個人的力量    55.與壓力共處    56.藏寶圖    57.大象    58.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的變體佛教 淨空法師

目前這個世界上,佛教至少有四種不同的形式,同時出現在世間,所以把我們搞迷糊了。

第一、是剛才講的「傳統的佛教」,就是「佛陀教育」。釋迦牟尼佛,原本就是這個樣子。但是傳統的佛教教育,現在很少見了,其他的佛教,多少也都是變了質的。

第二、是「宗教的佛教」。佛教本來不是宗教,現在變成宗教了。今天我們聽人家說佛教是宗教,我們也沒有辦法否認!為什麼呢?擺在外面的形式確確實實是宗教。不像從前的寺院叢林,每天上課八小時。現在你們看那個寺院上八個小時的課?古時候中國寺院每天上課八小時,修行八小時。修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坐禪,一種就是念佛。所以修行人每天用功十六個小時,解行相應。上課是聽講、研究討論,是理論上的;然後修清淨心,修覺、正、淨。每天有十六個小時在用功,妄念當然少了,所以成就很快。現在我們所見的佛教道場,只是每天供供佛,修一點福報而已,佛教確實變成宗教了。

第三、是「佛學」。佛教變成學術,變成哲學了。現在有些大學開「佛經哲學」這一門課,把佛的教法當作哲學研究。為什麼把佛教當作哲學來研究也錯了呢?諸位想想,佛教教育是一個完整的大學,所有的科系統統都包括了,現在只認定它是哲學部門,把它縮成這麼一點點,所以這也錯了。歐陽先生講得很好,佛教不是哲學,也不是宗教,佛法就是佛法,佛法是為一切眾生所必需。為什麼?它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所有的問題,從現前的生活問題,到將來的生死大事,沒有一樣解決不了的。可見得佛教的教學內涵是非常精深廣大,認作學術也是變質。

第四、是「邪門外道的佛教」。這是最近三四十年才出現的,那是非常的不幸。諸位要知道,宗教的佛教是勸善的,勸人做一個好人;學術的佛教追求真理、研究知識,對社會沒有多大的傷害;若是變成邪教,變成外道,利用人性的弱點,拿著佛法作招牌,欺騙眾生、傷害眾生、擾亂社會、危害大眾的安全,那是變質變得太不像話了,變得太過分了。這些邪門外道也有一些言詞、一些行為,很能吸引人、誘惑人。一旦涉入,等到事敗,知道吃虧上當,後悔就來不及了。諸位同修,目前佛教在社會上有這四種,我們要把眼睛睜大,要看清楚、想明白,我們究竟要學那一種佛法,對於我們才真正有利益。

佛法傳到現在,大家一聽佛、法、僧,不少人錯解三歸的意義。聽到「歸依佛」,就想到佛像,歸依佛像,這錯了。聽到「歸依法」,就想到經典;聽到「歸依僧」,就想到出家人,三歸的意思完全給弄錯了!唐朝時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惟恐後人對三歸誤解,所以在壇經講傳授三歸,就不是講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他從三歸的意義上講,不用佛、法、僧的字樣,而說歸依覺、歸依正、歸依淨。使我們耳目一新,一聽就明白其意趣,不至於誤會。所以我們修行的主要依據,是要依自性覺、自性正、自性淨,這個叫「自性三寶」,是我們真正的歸依處。而不是歸依某一個人,這一定要認識清楚。否則的話才入佛門,頭一堂課就錯了,一錯就錯到底了,你還能有什麼成就呢?

佛之偉大,佛之令人敬佩,就在他沒有牽著我們的鼻子走,佛完全叫我們做一個頂天立地、獨立自主的人,這是他最值得我們尊敬之處。佛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想到覺、正、淨,念念之中想到覺、正、淨;要用覺、正、淨來修正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這叫做三歸依,這是真正的歸依。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男人老了  / 劉墉


 


「男人老了,以前辦公室裡的仇人都變成了朋友。」一位老太太最近忿忿地對說:


 


「可是啊,男人老了,以前臥室裡的愛人,都變成了仇人。」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沒有了利害關係。」老太太說:「以前在辦公室為了升遷,一個鬥一個,誰也不讓誰,所以一堆仇人。現在全退休了,寂寞得要死,碰上老同事,高興還來不及呢。不上班了,沒什麼好爭了,當然仇人都成了朋友。」


 


「有道理。」我笑笑,問她:「可是愛人又怎會成為仇人呢?」


 


「也因為沒了利害關係。」老太太停了一下,拉著臉說:「以前他對我不好,我就不陪他睡覺。可是現在他不行了,不陪睡覺,正好,你陪他,他還覺得討厭呢!現在不上班了整天在家閒著,不是挑這個,就是挑那個,我不聽他的,當然成了仇人。


 


這老太太的道理,乍聽是氣話,細細想還真有道理,由「男女相悅」到「夫妻相守」,這「悅」與「守」就是不一樣。


 


「悅」是情、是心,比較抽象;「守」則是守這個家、守這群子女,多少比較具體、較現實。


 


主持人問一位海員的妻子:「你丈夫出海,一去就半年三個月的,妳怕不怕?」


 


「以前怕!但是現在不怕了。」女人說。


 


「為什麼?」


 


「因為我叫他保了一個高額的險,他出了什事,家都還能維持。」女人笑得很奇怪:


 


「從那以後,他走他的,我就一點都不緊張了。」


 


這訪問距今總有七、八年,可是我總想起,總浮現那女人的笑。因為當時我聽了嚇一跳,心想原來女生那麼現實。


 


還有一件更久以前的往事,也是我終身難忘的。


 


那時候我還在紐約教書,我的繪畫班上有個從初級一路學上來,已經跟了我三、四年的老學生。她不開車,每次上課都自己坐巴士來,再由她先生接回去。她的先生我見過,是個 一百八十公分 的警察,加上是義大利裔,十足大男人主義,每次看到我都露出「你耗了我老婆不少時間」的眼神。


 


我那學生也真像是欠了丈夫的,每次一下課,就算畫到一半,也會飛快地收拾東西,撂下一句「我老公來了」,就衝出門去。可是,有一天,下課時間到了,她卻繼續畫。


 


「妳老公來了,快走吧?」我催她。


 


「來了又怎麼樣?」她居然用眼角瞟瞟門外:「讓他等!」


 


我猜他們兩口子一定吵架了,沒再催。後來發現她每堂課都要丈夫等,才知道,原來她丈夫退休了。


 


「他退休了,急什麼急!」這義大利女人有一天拉著嗓門說:「回家也是閒著,坐在外面等我也是應該的,怎不想想我已經等了他幾十年?現總可以換換了吧!」


 


這學生的話也留在我心中十幾年了,我常想:「天啊!可別退休,退休就會被老婆欺侮了。」


 


談到被欺侮,又讓我想起那位「老太太」說過的話。


 


「以前啊!我老頭子欺負我,我只有忍著。孩子還小,我能走嗎?當時我要死要活,非嫁給他不可,跑回娘家,我有臉嗎?而且錢是他賺的,他都抓在手上,我又拿什麼活?」突然換個臉色,也換個口氣:「可現在不同了,他欺負我,我就住到女兒家去,這家住住,那家住住,誰敢不收留我?我告訴你,直到我住在我女兒家,發現女婿對我女兒有多體貼、多溫柔,我才發現自己是白過了,讓那老傢伙作威作福了一輩子..... 。」


 


我的老同學汪恒祥他的『一生一次』書裡說得好他以前在公園裡常看見一對老人,老太太總扶著步覆不穩的丈夫散步,親密的樣子,真令人羨慕。


 


後來老人死了,汪恒祥去弔唁,當時外面沒人招呼,卻聽見老太太在裡頭給朋友打電話,有說有笑,還說「老傢伙死了,總算自由了,從今可以跟你們參加旅行團,四處玩了。」


 


夫妻就是這麼妙的組合!


 


前半輩子,男人拚命賺錢,把薪水袋往桌上一扔,就覺得盡了責,就覺得是犧牲自己的一家之主。後半輩子,男人多半先凋零,尤其退休之後,更是很快地從「遊民」變成「遊魂」,也從個「良人」變成「涼人」。人是涼了,從床下半邊開始涼,涼了「那件事」、涼了那顆心,如果再趣味不相投,就連腦也涼了,使得「風情話」也成了「風涼話」。


 


然後,男人更弱了、被攙著、被扶著、被抱著。換個角色,女人把「他」餵飽了,帶他看了病、散了步,也就覺得是犧牲自己的一家之主。


 


年過半百,我常想,夫妻的情可能像是銀行,最好年輕時別「貸情」,而要多「存情」。到老來才好「提情」。不致遭到白眼。


 


當然,我也想,其實一家之主換人作,男人作四十年,女人作十年、二十年,男人還是滿划算的,不是嗎?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小提琴獨行俠+鋼琴新好男孩+生理學小帥哥 是MELODY的好友


他是一位在醫界服務的新好男人


朋友們都稱他是"小俠"或"小兆兆"


他的文章一向發人省思


以下是他所發表的文章


MELODY閱後心生歡喜


特地轉載於此分享網友


 


不要管佛教到底吃不吃素,重點是「我要吃素」


 


每次看到很多人反反覆覆的討論到底該不該吃素,信佛該不該吃,不信的人該不該吃?......看了很多,我有一些想法提供參考:


曾經有人指責我是個很叛逆的佛教徒(因為愛聽古典音樂,蚊蟲照打),也是個很不聽話的慈濟寶寶(因為思考常常不按牌理出牌,也拒絕參加慈誠不肯受證),這些我都不否認!但小兆兆我有自知之明的是我是個「我思故我在」的信徒,才不甩那些所謂的探討佛教徒該不該吃素的問題,因為重點是,不管別人怎麼說原始佛教吃不吃素,小兆兆我就是要吃素!



很多人一直拿那種所謂的植物也是生命的東西來否定佛教徒中的吃素族群,而且理由不外乎什麼植物會痛,什麼植物有音樂會生長等根本沒有發表在科學期刊內的似是而非的偽科學論調(請多讀一點生物學,不要在那言語無味面目可憎)。好像佛教徒有吃素的對她們那些不吃素的很礙眼一樣,企圖去之為之痛快的感覺。



何必呢?



吃素本來就是吃素,只是一種飲食習慣,說穿了不談不上什麼修行,只是為何大家已經都過了這麼久,學習了這麼多,還在把吃素與宗教畫上等號呢?



縱使沒有硬性規定要吃素,佛教不吃素族群也不能否定吃素族群他們的行動和想法,吃素不過是培養慈悲心,對於有情生生物愛護的道理
...


但換言之,關於吃不吃素說穿了也是全在個人的決定,我們沒有必要用佛教到底吃不吃去贊同或者否定她或他到底要不要吃素,因為他根本不是修行的全部,也不是絕對。戒律是「自己守」,也不是拿這種尺去衡量他人吃不吃素有沒有功德,更沒必要在那裡討論到底吃不吃。



我個人是不去很積極的「硬性規定」佛教到底吃不吃, 但是,只要來我家吃飯,就是只能吃素!因為我家就是吃素的家庭。


如果有人一直用什麼原始佛教沒規定這種話煩我,我也會說「原始佛教沒有規定,但是我家有規定!我不管你吃不吃,來我家就是只能吃素,不然就請你在外面吃飽在來」,有人會說,哪一天到朋友家,他們規定不能吃素怎麼辦?那我就在外面吃飽在去,犯法嗎?



我的同事也說,人家佛教沒有規定一定得吃素,但是為何我們慈濟醫院(也是佛教醫院)要吃素,我會說「當你在簽下約聘的聲明時候,裡面醫院的規定就嚴格規定員工在院內吃飯時候要吃素,也沒有人規定你在家要吃,但是在醫院吃又怎樣呢?就好比良善的法律為了防止生命威脅規定不准殺人你為何要殺人」既然是規章規定,為何一直要挑戰,製造衝突呢?



最後我有個想法,既然來到了全球素食網,就是跟大家學習相互交流吃素的心得,而不是在那裡「自殘」,拚命否定吃素,然後自己扯自己的後腿,然後好像吃素是吃給人家看的不管自己的死活一樣



有人也會說,吃素不見得保護動物,


但是小兆兆覺得,我們吃素,少了商人宰殺動物的機會,也間接保護動物。



有人會說吃素不見得環保,


是呀!不見得全部環保,但是我覺得吃素也可以很環保,不製造大量的動物排便,少了便便也少了沼氣二氧化碳的排放,難道這樣一點就對環保沒有貢獻嗎?



有人說吃素不見得健康,


我們人類也不是機器不生病,也不會說吃素不會感冒,這當然是廢話無須多談,但我覺得吃素很健康,減少了大腸癌發生,漸少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還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所以我覺得健康。



有人說因為吃素人緣不好,


我承認我的人緣也不是很好,尤其是我國中、高中的時代,但是,我很慶幸的是我走過那不愉快的六年,到了大學、到了社會、甚至於到了工作,我總是能夠和不吃素的同學相處融洽,和不吃素的老師請益豐收,和不吃素的生物實驗科技公司業務員幾乎是掏心窩的無話不談,他們知道我吃素,卻沒有距離感。雖然因為我的吃素我也婉拒了不少不必要的多餘飯局,也少了不少交際應酬,但是我的人緣沒差!因為我知道,工作與飲食並沒有多大的衝突。



自我上了社會工作以後,我也漸漸學習了很多想法:


1.
縱使這世界不講道理,但是你可以講道理

縱使原始佛教沒有規定吃素,但是我就是要吃素!

縱使這世界上,也有不少吃素的王八烏龜,但是我還是要吃素,也不會成為王八烏龜的孫子!





2.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佛教徒沒有嚴格規定要吃素,但是我就是要吃素,別人不吃我要吃,環境在怎麼惡劣,我也會想辦法吃素,總之就是吃素。二十年下來,我遇到不少沒有辦法吃素的環境,但是很幸運的是,我總是有很多人想辦法讓我吃素,我的大學同學縱使沒有吃素,也很好心的幫我注意哪裡有素食可買,因為他們知道「小兆兆只吃素」!




粱武帝離我我們二十一世紀已經多少年前的事情,或許已經和我們八竿子打不著,或許血緣也越來越遠...縱使他沒有規定信佛者吃不吃,但是小兆兆我就是要吃素!


 

因為我一直在想「我就是要吃素」,所以我也吃了二十年以上的素食,縱使我沒有胎裡素的有那優越的環境和先天條件,但是我就是要吃素!我爸媽教導我要吃素!而我也心甘情願的吃素!


素!


............人!


.................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公主徹夜未眠”一直是MELODY最愛的歌劇

也鍾愛帕華洛帝演唱這首曲子



但是唯一讓MELODY每聽必流淚的只有保羅帕茲(Paul Potts)

天啊!! 這世界怎麼會有如此美妙動人的天籟~~~

當MELODY第一次從電視新聞看到

他參加英國選秀節目「Britain's Got Talent(才藝英國人)」的演唱

宛如天籟的美聲深深振憾MELODY

每個音符都讓MELODY感動到起雞皮疙瘩

更令MELODY全身的皮膚發麻

隨著動人悅耳的演唱不由自主淚流滿面

保羅帕茲(Paul Potts)深情唱出“公主徹夜未眠”

MELODY的心隨著每個音符起伏

來自天籟的感動久久不能平復

他的歌聲讓MELODY湧現心靈的感動

打字的手也因而頻頻發抖

他的演唱比起帕華洛帝毫不遜色

Pavarotti的演唱音色、技巧就像華麗璀璨的寶石

但是Paul Potts清淨卻感情濃郁而內斂的歌聲

卻會讓我發抖掉淚

就像一位網友所言


"讓我們感動的並不是純粹的「音樂」本身一個小人物對命運的反抗

才是真的「打中了我們(同為小人物)心中柔軟的那一點」"


保羅帕茲個性畏縮沒自信,而且並無出眾的外表,從小就視音樂為他的朋友,也曾拜師學習歌劇,卻因一連串的重病與車禍中斷他的歌劇夢,而且欠下巨額債務,成為手機銷售員,畏縮的他以一枚10便士銅板,決定鼓起勇氣參賽,然而在評審和觀眾輕蔑不抱期待的眼光中,他用出人意外的美聲天籟,撼動了全場也感動了全世界!

當MELODY透過新聞畫面看到全場為他起立鼓掌時深受感動,這一刻的PAUL讓世人看到了夢想與勇氣的價值!


聽著保羅帕茲(Paul Potts) 個人專輯《決戰星光》(One Chance)所流洩的美麗音符

MELODY滿心讚嘆上蒼的巧妙安排

讓人們因為保羅帕茲(Paul Potts)而上了一堂人生的課程

讓我們重新認真思考自己是否輕忽了身邊任何人的才能與價值

也認知到夢想與勇氣的價值!


他的人生故事讓MELODY深刻體認到
 

不要放棄夢想.只要努力.夢想總會成真

 

在他的身上看到一堂很寶貴的人生課

http://blog.pixnet.net/paulpott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k08yxu57NA&mode=related&searc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_5W4t_CBzg


保羅帕茲(Paul Potts)演唱"Time To Say Goodby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Pv-0vpxSc&mode=related&search=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提升30%幸福感的人生戰略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週刊

 

作者:吳修辰  

 

中產階級收入減少,就一定痛苦嗎?從台北、台東到宜蘭,3個家庭的故事,他們突破中產階級意識枷鎖,活出自己的新人生。

 

《M! 型社會》正悄悄的從日本,跨海蔓延到台灣。對「中產階級」來說,收入減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瞭解這是外在結構的改變,而一直活在中產階級的陰影裡。

 

大前研一指出,「大多數人會覺得不寬裕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我認為這個原因就是,大多數人用錢的方式仍被『中產社會意識』拖著走,而未思考應配合自己的收入改變生活形態,因而將錢花在『不是刀口』的事物上。」

 

此刻的台灣,有人聞到這股氣氛,從城市到鄉村,拋開傳統的中產階級社會意識,重建自己的人生戰略,興起「花小錢過快樂生活」的新運動,不再是為銀行存摺考量,而是加碼自己的人生存摺。

 

 

戰略一:忠於自我 過去,拋不開主流價值,不敢圓夢

 

雪山隧道通車了,從台北開車到宜蘭頭城,只要四十分鐘。

 

這條路開通之後,不僅造福了宜蘭的觀光業,也讓在光華雜誌工作二十年的主編蔡文婷與先生,決定在今年八月底辭去工作,舉家遷往宜蘭。為了孩子的教育,他們特地趕在開學之前,帶著兩個兒子到宜蘭公辦森林小學「人文小學」唸書。

 

過去,他們夫妻的月收入超過十四萬元,是台北市的標準中產階級家庭。但為了讓孩子就讀明星國小,他們住在高消費的信義區,每個月生活支出,包括孩子補習費、房租、生活費等等,一個月最基本開銷十二萬元。

 

身為職業婦女的蔡文婷,每天一邊作飯一邊帶孩子,常常手上拿著菜刀的時候,跟著孩子對吼、吵架。「每天就像過著在熱鍋上燒的生活,」她說,自己也很不願意吼小孩,但工作上的壓力會不知不覺的移轉在小孩身上。

 

她也曾經想過,請外傭來帶小孩,就可以省掉這些繁瑣的事務。「但只要想到兒子成長的黃金時間如此寶貴,我竟把小孩留給外傭,自己在外賺錢,這有什麼意義?」蔡文婷問自己,小孩的成長與價值觀的培養,是無價之寶,再多的金錢也無法取代。

 

 一年前,蔡文婷與先生到宜蘭參觀人文小學,但為了經濟與社會的理由,遲遲不敢下決定。雪山隧道開通,加上自己寫了一篇宜蘭森林小學報導,再度觸動她對孩子教育的決心。

 

就這樣,在宜蘭頭城,他們租了一棟四層樓的透天厝,每月房租只要一萬三千元,比台北公寓便宜七千元。到了這裡,除了第一個月的搬家費用、添購家庭設備花了近二十萬外,蔡文婷估計,一家四口在宜蘭生活費已經降到五萬元,僅為以前的四成。

 

現在,兒子開始撒嬌,工作變自主

 

在收入方面,她們在宜蘭成立「A+工作室」,專接刊物設計、專業攝影與文字撰稿的外包案件,前兩個月下來,每月收入也有十萬元。也就是說,過去,他們在台北的淨收入僅兩萬元,但現在,每月淨收入不但沒有減少,還增加到五萬元。

 

他們不但為自己的銀行存摺加入更多數字,更無法以金錢計算的是,孩子出現了令人欣慰的改變。

 

過去,大兒子在台北上學時,為了功課神經緊繃,不喜歡與父母親近,往往要為他念一小時的故事書,才會跟父母靠近一點。但到了宜蘭森林小學一個月後,「現在哥哥反而比弟弟更黏人,更愛對父母撒嬌,還會帶小朋友回家玩。」蔡文婷興奮的說,這是大兒子過去從沒有的行為。

 

她坦承,「為了小孩教育搬到宜蘭,其實只是我們拋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藉口。」過去,她跟先生早就想過,有一天要找一塊地方,開工作室,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卻一直卡在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刻板印象下,不敢踏出這一步。蔡文婷夫婦,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勇於突破傳統中產階級意識,出現意想不到的收穫。也為自己的人生存摺,存入孩子的未來與更多自我實現的滿足感。

 

 

 

戰略二:降低物慾 過去,年薪兩百萬,九點才能下班

 

每天晚上十點,家住台北永和的蔡淑芬就會拿出紅色收支簿,計算她今天花了多少錢。她在兩年前開始記帳,不知不覺,這已經成了她的習慣。

 

在職場工作超過十五年,過去,蔡淑芬從不記帳,因為一年前,她還是個年收入超過兩百萬元的昇陽電腦公關經理,出門招手坐計程車,每日一杯九十元星巴克。

 

但現在,她的年收入打七折,每日改坐公車,改喝7-Eleven的三十四元咖啡,幸福指數卻從三○%提升至八○%,比以前更快樂。

 

蔡淑芬,是台灣白領的縮影之一。

 

過去,她的薪水雖高,卻不快樂,每天九點才下班的工作,缺乏生活品質,眼看外商逐漸撤離台灣,未來陞遷機率不高,工作瓶頸浮現。「我該繼續同樣的工作?換一家公司?還是到中國發展?或者,轉換新的工作模式?」

 

有一天,她拿出一張白紙,用負面刪去法一一列出工作上的「負面感覺」,她告訴自己,高薪高壓的生活不再是她的人生選項。因此,她曾有機會轉換工作,享有同樣高薪,但最後,蔡淑芬將這份到手的高薪工作往外推,因為,未來恐怕得天天工作到「十一點」。

 

人生做出選擇,收入可能會銳減,在支出方面也要同步降低。兩年前的一個晚上,她拾起過去從沒用過的收支簿,精打細算了起來。她驚訝的發現,即使不計算食、衣、行等生活費用,家裡五口人每月的基本支出竟然超過七萬元,主要是三個孩子的教育費、房貸。

 

若再加上搭計程車上下班、星巴克、保養品與衣服等,他們全家人每月總支出超過十二萬元。也就是說,即使她與先生月收入超過二十二萬元,但扣掉支出,淨收益為十萬元。

 

現在,年薪打七折,六點半去接小孩

 

重新檢討後,蔡淑芬逐步改變自己的作息與生活方式。她改坐公車,光是交通費,一個月就省下三千八百元;改喝7-Eleven咖啡,每個月省下一千一百二十元;保養品、衣服只在打折時才買,光是改變消費習慣,這四項開支,每月就可省下二萬四千元。

 

做好一年的精算與心理準備後,去年,她正式離開外商的高薪生涯,加入朋友開設的精緻公關公司擔任總經理。雖然薪水打了七折,她卻更快樂了。跳脫過去的工作模式,她現在發揮自己的公關專業,與更多不同企業合作,也可以掌控自己的時間,去上瑜珈課程,更可以每天下午六點半接小孩放學。

 

現在,蔡淑芬精算家庭收支表後發現,過去擔任外商經理人時,一個月的淨收入(收入減掉支出)為十萬,現在雖然只有八萬的淨收入,一來一往之間每個月可儲蓄金額少兩萬元,但現在的幸福感,卻是再多的兩萬元,也買不到的!

 

 

 

戰略三:維繫親情 過去,當科技新貴,壓力影響家庭

 

台東鹿野,位在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中間,在鹿鳴溪與卑南溪沖積而成的階梯式平原上,一百坪大的三層樓透天厝座落在龍田村,裡頭住的是林義隆一家人。

 

林義隆,四十一歲,來自竹科,他三十八歲就當上中強光電研發部協理,是中光電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協理級主管。當時,他的電腦除了裝滿研發電漿電視的資料,還有一個計算退休金的Excel檔案。

 

他就像竹科典型的科技新貴,每天都在計算,自己沒日沒夜努力打拚,距離足夠退休金的日子有多遠。但是兩年前的十二月底,他在還沒存夠自己設定的一千五百萬元退休金之前,就決定離開中光電,帶著兩個小孩,來台東尋找新的人生。

 

 「我過去的人生是一路快跑,下班時間從九點,到十點,再到十一點。在公司面對的是研發實驗室,回到家面對的是關了燈的客廳。失去了家人與孩子,再大的報酬,又有什麼意義?」林義隆在自己的部落格上這樣寫著。

 
!
當時,他在中光電帶領近三十人的電漿電視團隊,但後來電漿電視生產線因前景不佳而被裁撤,科技泡沫化之後,整個竹科電子業陷入成長瓶頸。林義隆感受到竹科新貴的光環已不再,取而代之的只剩下高壓的生活,而且也看不到未來。

 

現在,月薪少七成,親子時間充實

 

有一次週末,他因為工作壓力,心情不佳打了大女兒,結果大女兒賭氣一星期不上學,讓林義隆驚覺,他已經把工作的無形壓力帶到家庭生活。於是,他與曾在花旗銀行工作的太太幾經商量,決定搬到台東,重新尋找新生活。

 

剛開始,他找了一份工作,幫當地的民宿老闆打工,月薪從過去的二十萬元(不包含股票)暴跌至三萬六千元。月收入遽降,偶爾又碰到一些「奧客」,他心裡難免犯嘀咕:「好歹我過去也是竹科高階主管,為何要來這裡受氣?」一年多後,他慢慢熟悉當地環境,辭去民宿工作,八月份買了一塊七分大的農田,種了二百四十株水晶楊桃,成立「夏耘自然生活農莊」,每天,夫婦倆拿著農具下田。

 

從科技新貴變成菜鳥農夫,雖然目前經驗值不夠豐富,收入尚不穩定。但他計算著,一旦技術熟練後,這二百四十株水晶楊桃,一年最多產一萬五千斤至兩萬斤楊桃,以一斤約六十元計算,一年可以賣到一百二十萬元,算算每個月可以有十萬元收入。同時,林家的花費也由過去的每月八萬元,大幅減少到三萬元。

 

也就是說,過去林家的淨收入高達十二萬,現在,雖然收支僅勉強打平,但未來,淨收入有可能提高至七萬元。兩者差距雖有五萬元,但這五萬元,卻可換得他跟子女每日多相處三小時的時光,更讓他天天活在他最嚮往的大自然裡,不用再拘泥於傳統社會價值觀,而是真正追求屬於他自己的人生觀。

 

從台北、台東到宜蘭,台灣各個角落,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改革自己的意識,重建自己的人生戰略。」他們努力在M型社會,活出新價值。

 

 

 

續航能量:少賺少花,卻找回幸福

 

金錢,只能存在銀行,無法寫在人生存摺上。在人生存摺裡最重要的兩項收入:生活價值觀與孩子教育,往往是傳統中產階級觀念最忽略的一環。在這三個故事中,自我價值觀的滿足,可以擊敗有形的金錢收入;尤其孩子價值觀的塑造,不僅無法估計價值,孩子未來成就所創造的有形與無形收入,無疑是報酬率最高的一項投資。

 

然而,這個改變,並不如想像中容易。要跳脫世俗觀點,找出新生活模式,中間路途不免有所顛簸,甚至比繼續過原來的生活更辛苦,但隱藏在幸福的背後,關鍵是家人的支援。

 

林義隆敢於放棄高薪,因為他有太太與家人的無限支援。例如,今年水晶楊桃第一次收成,林義隆的楊桃受到颱風的影響,只賣了七百元。現在他們在台東的生活,收支才勉強打平。林太太說,「他好擔心養不活我們哦!但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快樂得不得了。」每天,她親手挖自己種的地瓜,帶回家煮飯,兩個孩子,天天走路回家。

 

又如蔡文婷夫婦,剛到宜蘭兩個月,不免還在鄉村與城市間遊走,調整生活節奏。每到假日,一家四口還會開著車,越過雪山隧道,從頭城來到繁華的台北信義計畫區,帶孩子嘗嘗過去常吃的都市美食。蔡文婷說,她們也是在嘗試階段,頭兩個月雖有好收入,但未來會如何,誰也不敢保證。「但至少,這是第一步,也是一定要踏出去的一步」。

 

 至於蔡淑芬,她當初要改變工作型態時,先生也曾擔心收入減少,會對家庭造成影響,尤其城市的花費降幅有限。但經過一年的試行調整,她們確定支出是可以有效降低後,她才做出改變。

 

「收入減少怎麼辦?」過去,許多人不願面對這個問題,只是一味的希望藉由努力提高收入。但M型社會來臨,個人對於收入的掌控能力逐步下降,以上三個家庭的故事,讓我們發現,錢包縮水,不見得幸福會縮水,他們的幸福感至少都比以前大幅提升三○%以上。

 

他們的原則只有三個:重新檢視無謂的支出好好經營管理自己的生活形態拋除中產階級的偏見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要預支明天的煩惱


有個小和尚,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廟院子裡的落葉。


在冷颼颼的清晨起床掃落葉實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際,每一次起風時,樹葉總隨風飛舞落下。


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清掃完樹葉,這讓小和尚頭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個好辦法讓自己輕鬆些。


後來有個和尚跟他說:「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後天就可以不用辛苦掃落葉了。」


小和尚覺得這真是個好辦法,於是隔天他起了個大早,使勁的猛搖樹,這樣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葉一次掃乾淨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開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裡如往日一樣是落葉滿地。


老和尚走了過來,意味深長的對小和尚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啊!」


小和尚終於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唯有認真的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


心靈加油站


哈里伯頓:「懷著憂愁上床,就是背負著包袱睡覺。」


親愛的,人生裡有93%的煩惱都不是必須的,它們只存在於自我的想像中,往往不會出現。


許多人心裡潛藏著一隻名字叫做「煩惱」的小螞蟻,常常放牠出來吃掉自己的難得的快樂。


不用預支明天的煩惱,不用想早一步解決掉明天的煩惱。明天如果有煩惱,你今天是無法解決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課要交,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課再說吧!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走進星星的世界


有一個美國年輕軍官接到調動命令,人事令上將他調派到一處接近沙漠邊緣的基地。


他原本反對新婚的妻子跟著他離開都會生活前往受苦,但妻子為了證明夫妻同甘共苦的深情,執意陪同前去。


年輕軍官不得已只好帶著妻子前往,並在駐地附近的印地安部落中幫妻子找了個木屋安頓下來。


該地夏天酷熱難耐,風沙多且早晚溫差變化大,更糟的是部落中的印地安人都不懂英語,連日常的溝通交流都有問題。


過了幾個月,妻子實在是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於是寫了封信給她的母親,除了訴說生活的艱苦難熬外,信末還說她準備回去繁華的都市生活。


她的母親回了封信跟她說:「有兩個囚犯,他們住同一間牢房,往同一個窗外看,一個看到的是泥巴,另一個則看到星星。」


妻子倒不是真的想離開丈夫回都市,原也只是發發牢騷罷了!接到母親的信件後,她便對自己說:「好吧!我去把星星找出來。」


從此後她改變了生活態度,積極的走進印地安人的生活裡,學習他們的編織和燒陶,並迷上了印地安文化。


她還認真的研讀許多關於星象天文的書籍,並運用沙漠地帶的天然優勢觀察星星,幾年後出版了幾本關於星星的研究書籍,成了星象天文方面的專家。


心靈加油站


朗布利奇:「兩個人同時向窗外觀望,一個看到的是泥土,另一個看到了星星。」


親愛的,我們常常會抱怨失敗總是比成功多太多了,卻很少去思考過失敗的真正原因,而輕率的將之歸咎於大環境所造成,個人是無法改變的。


其實認真想來,打敗自己的不是環境,而是自己。環境不會為我們做任何改變,唯有改變自己並走進星星的世界,才能找到生命的依歸與生活的目標。


請不要抱怨環境讓你無法一展長才,努力去找尋屬於自己的閃耀星星吧!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做一個心靈富翁






 


當富爸爸成了普世價值觀的成功典範,當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享受,當我們的食衣住行娛樂各方面越來越花樣繁多,親愛的,你幸福嗎?你快樂嗎?


偶然回首,也許你會懷念物質匱乏的六O年代,因為那裡有溫馨的情意;也許你會想躲開城市的霓虹燈,因為你擔負著過多的壓力;也許你會想忘記自己的名字,因為你常常覺得人生乏味。


你是否想過:怎樣的人生才是真的有價值怎樣的生活才算自在而沒有遺憾


得到與失去、付出與收受、快樂與傷心、成功與失敗……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其中的必然與不必然?


親愛的,人生真的很複雜,複雜到我們窮其一生也難以解開奧秘;既然解不開,我們何妨單純看待呢!只要尋找一種屬於自己的簡單的幸福。簡單的幸福裡,也能有真實的快樂。


幾年前有次回中部小鎮過農曆年,初二我們全家開了兩部車到霧社廬山洗溫泉;初三早上起床後,有人提議到合歡山看山頭的雪,於是在二月冷冷的天氣裡,我們往山上而去。


在武嶺,我遇到了一個久未碰面的國中同學,他們一家三口也是利用年節假期上山看遠處山頭積存的白雪。但我訝異的是,他是大老遠騎摩托車上來的,山上很冷,大約只有攝氏7度左右。


我不免瞪大眼睛問他:「怎麼騎摩托車上山?很冷耶!」


他微笑的說:「我只有摩托車當然騎摩托車了,而且不會冷啊!我們一家人可以抱在一起互相取暖。」


我忽然疑惑誰才是「幸福」了。我們將車子的暖氣打開,喝著罐裝熱咖啡聽著音樂上山,累了還可以舒服的靠在座椅上打盹。


但我們沒有用彼此的體溫取暖,沒有一家人抱在一起的心靈感動,沒有享受到山上清冷中吹過耳邊的風,也因車窗擋著,沒有看到三百六十度的全景大視野。


開車上山是貧窮的,騎摩托車上山是富有的。


親愛的,一客兩千多元的法式套餐不一定比一碗八十元的牛肉麵更能餵飽肚子,一雙四千元的NIKE彈簧籃球鞋穿起來不一定比兩百九十元的球鞋舒服,一隻數十萬的勞力士手錶比一百五十元的手錶一年沒有準幾秒鐘,一個上萬元的GUCCI包包跟四百九十元的包包裝的一樣多,一套數萬元的阿曼尼穿在身上並沒有讓自己美麗多少……


我們如果可以當一個富爸爸當然很好,但如果我們只是窮爸爸,我們還是可以讓自己擁有豐富的心靈與生活。與其讓我選擇,我願意是一個擁有富心靈的窮爸爸,而不是一個窮心靈的富爸爸,你呢?


希望透過書中的這些故事,可以讓你我在面對失意挫折時能多些勇氣、能在忙碌的追逐中緩下腳步重新看待自己,讓自己不管有沒有錢過舒服享受的生活,都能是一個心靈上的富翁,都能活得快樂自在。


最後,讓我以愛彌兒說的話做為本文結尾。


愛彌兒說:「知足的人永不會窮,不知足的人永不會富。」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菩薩的相

曾經聽長輩說過一則故事:

古早以前,一個偏遠山區的村落裡,

住著一位小有名氣的雕刻師傅;

因為這師傅的雕刻技巧不錯,

所以附近村莊的寺廟, 就邀請他去雕刻一尊「菩薩的像」。

可是, 要到達那村莊, 必須越過山頭與森林



偏偏這座山傳說「鬧鬼」,

有些想越過山的人,


若夜晚仍滯留在山區, 就會被一極為恐怖的女鬼殺死。


因此, 許多親人、朋友就力勸雕刻師傅,


等隔日天亮時再啟程, 免得遇到不測。


不過, 師傅深怕太晚動身會誤了和別人約定的時辰,


即感謝大家的好意而隻身赴約。


走啊走, 天色逐漸暗淡, 月亮、星星也都出來了,


這師傅突然隱約發現,


咦?     前面怎麼有一女子坐在路旁,


草鞋也磨破了, 似乎十分疲倦、狼狽。


師傅於是探詢這女子,


是否需要幫忙?


當師傅得知該女子也是要翻越山頭到鄰村去,


就自告奮勇地她一程。


月夜中, 師傅揹著她,走得汗流浹背後, 停下休息。


此時, 女子問師傅:


「難道你不怕傳說中的女鬼嗎


為什麼不自己快點趕路, 還要為了我而耽擱時辰?」


師傅回答: 「我是想趕路呀!」



「可是如果我把妳一個人留在山區, 萬一妳碰到危險怎麼辦?

妳走, 雖然累, 但至少有照應、可以互相幫忙啊!」


在明亮的月色中,


這師傅看到身旁有塊大木頭, 就拿出隨身攜帶的鑿刀工具


看著這女子, 斧一刀地雕刻出「一尊人像」來。


「師傅啊,你在雕什麼啊?」


「我在雕刻菩薩的像啊!」 師傅心情愉悅地說:


「我覺得妳的容貌很慈祥, 很像菩薩,


所以就按照妳的容貌來雕刻一尊菩薩! !」


坐在一旁的女子聽到這話, 即哭得淚如雨下,


因為她就是傳說中的「恐怖女鬼」。


多年前, 她隻身帶著女兒翻越山頭時,


遇上一群強盜, 但她無力抵抗, 除了被姦污外, 女兒也被殺害;


悲痛的她, 縱身跳下山谷, 化為「厲鬼」,


專在夜間取過路人性命。


可是, 這「滿心仇恨」的女子, 萬萬也沒想到,


竟會有人說她「容貌很慈祥、很像菩薩」!


剎那間,


這女子突然化為一道光芒,消失在月夜山谷裡。


隔天, 師傅到達鄰村後,


大家都很驚訝他竟能在半夜中, 活著越過山頭。


而從那天後, 再也沒有夜行旅人, 遇見傳說中的「女厲鬼」了。


 


我喜歡一句有點像廣告詞的話:

「握緊拳頭時, 好像抓住了許多東西,


其實連空氣都沒抓到!


張開雙臂時, 好像雙手空空,


但全世界就都在你手心!」


是的, 當我們「推開心窗」,


 


陽光與清新的空氣就會流淌進來,

屋子裡,就會豁然開朗。


「接納別人、待人如己」, 就像是張開雙臂,


你我之間的人際關係, 必能溫暖且祥和,


全世界也就都在我們手心啊!


西班牙有句諺語: 「山不需要依靠山; 但是,人需要依靠人。」


是的,人都需要朋友, 若能「關懷他人」, 就能夠「贏得友誼」。


因此,


讓我們學習減少「防衛性的溝通」, 多採取「支持性的溝通」;


也問問自己:


「最近有沒有關心過什麼人? 是不是該主動表示關懷?」


這麼一來, 當我們走夜路時, 就不怕女鬼了!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菩薩的相

曾經聽長輩說過一則故事:

古早以前,一個偏遠山區的村落裡,

住著一位小有名氣的雕刻師傅;

因為這師傅的雕刻技巧不錯,

所以附近村莊的寺廟, 就邀請他去雕刻一尊「菩薩的像」。

可是, 要到達那村莊, 必須越過山頭與森林



偏偏這座山傳說「鬧鬼」,

有些想越過山的人,


若夜晚仍滯留在山區, 就會被一極為恐怖的女鬼殺死。


因此, 許多親人、朋友就力勸雕刻師傅,


等隔日天亮時再啟程, 免得遇到不測。


不過, 師傅深怕太晚動身會誤了和別人約定的時辰,


即感謝大家的好意而隻身赴約。


走啊走, 天色逐漸暗淡, 月亮、星星也都出來了,


這師傅突然隱約發現,


咦?     前面怎麼有一女子坐在路旁,


草鞋也磨破了, 似乎十分疲倦、狼狽。


師傅於是探詢這女子,


是否需要幫忙?


當師傅得知該女子也是要翻越山頭到鄰村去,


就自告奮勇地她一程。


月夜中, 師傅揹著她,走得汗流浹背後, 停下休息。


此時, 女子問師傅:


「難道你不怕傳說中的女鬼嗎


為什麼不自己快點趕路, 還要為了我而耽擱時辰?」


師傅回答: 「我是想趕路呀!」



「可是如果我把妳一個人留在山區, 萬一妳碰到危險怎麼辦?

妳走, 雖然累, 但至少有照應、可以互相幫忙啊!」


在明亮的月色中,


這師傅看到身旁有塊大木頭, 就拿出隨身攜帶的鑿刀工具


看著這女子, 斧一刀地雕刻出「一尊人像」來。


「師傅啊,你在雕什麼啊?」


「我在雕刻菩薩的像啊!」 師傅心情愉悅地說:


「我覺得妳的容貌很慈祥, 很像菩薩,


所以就按照妳的容貌來雕刻一尊菩薩! !」


坐在一旁的女子聽到這話, 即哭得淚如雨下,


因為她就是傳說中的「恐怖女鬼」。


多年前, 她隻身帶著女兒翻越山頭時,


遇上一群強盜, 但她無力抵抗, 除了被姦污外, 女兒也被殺害;


悲痛的她, 縱身跳下山谷, 化為「厲鬼」,


專在夜間取過路人性命。


可是, 這「滿心仇恨」的女子, 萬萬也沒想到,


竟會有人說她「容貌很慈祥、很像菩薩」!


剎那間,


這女子突然化為一道光芒,消失在月夜山谷裡。


隔天, 師傅到達鄰村後,


大家都很驚訝他竟能在半夜中, 活著越過山頭。


而從那天後, 再也沒有夜行旅人, 遇見傳說中的「女厲鬼」了。


 


我喜歡一句有點像廣告詞的話:

「握緊拳頭時, 好像抓住了許多東西,


其實連空氣都沒抓到!


張開雙臂時, 好像雙手空空,


但全世界就都在你手心!」


是的, 當我們「推開心窗」,


 


陽光與清新的空氣就會流淌進來,

屋子裡,就會豁然開朗。


「接納別人、待人如己」, 就像是張開雙臂,


你我之間的人際關係, 必能溫暖且祥和,


全世界也就都在我們手心啊!


西班牙有句諺語: 「山不需要依靠山; 但是,人需要依靠人。」


是的,人都需要朋友, 若能「關懷他人」, 就能夠「贏得友誼」。


因此,


讓我們學習減少「防衛性的溝通」, 多採取「支持性的溝通」;


也問問自己:


「最近有沒有關心過什麼人? 是不是該主動表示關懷?」


這麼一來, 當我們走夜路時, 就不怕女鬼了!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窮人的遺囑

李家同

 

我做律師已經快三十年了,當然常要處理遺產的事。通常需要律師處理遺產的人,多半是有錢的人,可是我曾經處理一個案件,寫遺囑的人卻是一個沒有多少遺產的神父。這是二十年前的事,一位在南投縣鄉下的年輕神父寫信給我,他說,他們那裡的老神父病重,需要一位律師去見證他的遺囑-我信天主教,他們請我去,當然希望我能免費服務。身為天主教徒,我覺得這件事義不容辭,立刻就去了。老神父雖然病重,卻不願住院,住在教堂裡。我去的時候,他很清醒,但非常虛弱,已經不能說話,遺囑大概是他口述以後,別人寫的。這一份遺囑的主要內容都是對那位新的年輕神父寫的,老神父在遺囑中叮囑新神父好多事情,比方說:有一位教友最近失業了,情緒很不穩定,老神父請新神父一定要去幫助他找一份工作;某某人酗酒,老神父叮囑新神父幫助他戒酒;某某國中學生不想念書,成天混,老神父希望新神父好好地管教這個小孩子;某某年輕人在台中打工,有參加幫派的可能,老神父請新神父務必要使這位年輕人不至誤入歧途。

我記得大概有七個案例,老神父一再叮囑新神父一定要認真照顧他們。遺囑的最後一句話:「我的財產全部遺給張神父」,張神父就是那位新來的年輕神父。我將遺囑唸了一遍,問老神父是不是的確寫了這份遺囑,老神父點了點頭,他已經無法簽字了,我們拉著他的手指畫了押,如此就完成了手續。幾天以後,張神父告訴我,老神父過世了,我告訴他遺囑已經開始生效。我當時好奇,問他究竟老神父有多少財產。新神父告訴我說,他們發現他遺有現款二百元新台幣,還有一些舊衣物和書。即使在二十年前,二百元實在不算什麼,老神父顯然是個不折不扣的窮人,新神父從老神父那裡好像沒有得到任何遺產。我每年都會收到張神父的一份報告書,說明他如何處理那七個案子,看來他處理得不錯,也都有好結果。

 

四年以後,我告訴他,他已經照神父的遺囑做了,以後不需要再送報告過來了,這個案子就此結束。二十年過去了,我的秘書在整理檔案時發現了這個案件,也勾起了我再度去南投鄉下的想法,我設法聯絡上那位當時年輕的張神父,他仍在那裡,我說我想去看他,他十分地表示歡迎。

 

二十年前,我就覺得鄉下這裡好舒服,空氣新鮮,風景好,又沒有交通擁擠,現在這種好感更加強烈了。當時的年輕神父現在已經步入中年,他一方面招呼我坐下,一方面仍在應付許多事情,我感覺到這個小村落的每個人都是他要照顧的,他和我談話不到幾分鐘,就會有人來找他。我們談了一陣子,我決定問張神父一個問題,以解我的心頭疑問。

我問他那位老神父明明知道他只有二百元新台幣,為什麼要在遺囑中說他要將財產遺給他?張神父說他當時也不懂,他以為老神父老來糊塗了。可是幾年以後,他終於懂了。他說他當時才從美國念完碩士回國,他畢業於美國的明星大學,碩士學位是生物化學,總以為自己會被派到大學去輔導大學生,沒有想到被派到山間的鄉下,他說這裡的教友根本對他的學問毫無興趣,他因此有些不安,也有點失望。

 

可是他規規矩矩地照老神父的遺囑做了,一旦開始,他就全心投入了關懷村民的工作,他發現有好多人需要他的幫助,他也就成天幫助他們。有一天,他忽然發現,他擁有一個特別的東西,就是心靈上的平安,而他知道,如果他沒有愛人,他是不會有這種平安的。

老神父當年叮囑他愛人,然後說將財產遺給他,老神父的財產就是心靈上的平安,心靈上的平安不是白白地能得到的,只有真心愛人的人,才能擁有它,老神父的意思是:「年輕神父,你如能真正的愛人,就能得到心靈上的平安。」神父告訴我,他仍和他的老同學、老朋友有聯絡。他們也都常常來看他,和他們比起來,他的確看上去一無所有,但是他所感到的平安,卻不是他那些同學所能享受的。

 

我們天主教徒,個個想得平安,但真正心中有平安的人是很少的。為什麼?無非是因為我們沒有抓到秘訣,我們應該知道,平安絕非白白地能夠得到的,沒有愛人是不能享受這份珍貴寶物的。我開車回台北的時候,決定要將那份遺囑好好地保存起來,因為它所牽涉到的是一份無比巨大的財產,最重要的是:寫遺囑的人過世的時候,一無所有,是個道道地地的窮人。

所謂宗教,應該是這樣放開心胸與人為善的,
而不光只是念經頌佛或禮拜禱告這些形式上的東西而已……。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