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親子教育 (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今天在花蓮跟我家老大吃LUNCH的時候,他提到最近有一位年輕的教授,因為教學方式很跳TONE,完全不照課本來教,光電學原本就是很難的學科,他的教法讓很多學生都嚴重適應不良,所以就有學生上網抱怨教授的教學,後來教授回應認為大學生應該要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的要教授完全教導學生,我孩子很認同教授的說法,其實他也是不習慣教授的教法,但是他事後去圖書館找相關書籍研讀,發現其實教授教的內容都在課本中,只是他教的比較跳TONE,不按次序也不按章節來教,加上又是原文書所以讓大家上的很痛苦,我家老大從其他相關書籍中找到教授的教學邏輯後,發現自己越念越有興趣與心得,後來這門科目他不再排斥,以前上課都會拼命抄筆記,後來改為上課只有專心聽,不急於抄筆記,而是去圖書館再找相關資料研讀後,整理出自己的心得,這樣比上課猛抄筆記有用多了,他也因此找到合適自己的讀書方式。


     很高興聽到他這番"學習的醒覺",開始學會找到自己的方式,這是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模仿卓越是好事但是也要能夠適合自己,所以把別人的學習技巧轉化為對自己有用的方式,這是很重要的關鍵。


      前幾天我把自己學NLP的過程寄給他,當他看到我的文章時,也正好是自己對這名教授的教學有新體認之際,所以我的文章對他而言來的正是時候,也呼應了他自己在這次光電學事件中的體悟,我們母子也算是同步學習。


 


"道路在嘴巴上" ~~ 這句話是我媽媽最常講的1句話,也是從小到大讓我很深刻的1句話,媽媽常說如果迷路的時候不要只是光看著地圖,真的找不到路可以向其他的人問路,很快就可以找到正確的方向不再迷路,在我的人生當中,這句話發揮了最大的功效,除了在我迷路找不到路的時候,我會主動的詢問路人或者是商家,協助自己很快的找到方向之外,如果在人生旅程當中,當我有所迷惑的時候,我也往往會主動的去詢問周遭有經驗的朋友的建議,有任何疑問也會打破沙鍋問到底,因為"道路在嘴巴上"!!   只要發問就可以很快找到答案,不用讓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轉,"道路在嘴巴上"的觀念,讓我越來越勇於發問,無形中也讓自己增加很多自信心,有的時候上課時最會問東問西的就是我,記得小學4年級去遠足時,只是去看個廟宇,我居然問了一大堆有關佛教的大哉問,問到老師快抓狂,我也最愛問”WHY?”一個為甚麼?”之後一定還會有很多”WHY?”老師不抓狂也難, "道路在嘴巴上"的觀念讓我的人生中充滿學習樂趣 ,"道路在嘴巴上" 只須多張口詢問,便可得人生道理,享受更多的人生樂趣。


 


老大DAVID今天說這名光電學教授是他的指導教授,一直問他:你怎麼不發問呢? 你要多舉手發問呀!! 你要問呀!!”DAVID告訴我他不太敢舉手發問,聽到他這麼說,MELODY馬上告訴他:沒關係! 我把你媽的厚臉皮傳50%給你!!” 現在回想起來除了這50%的厚臉皮之外,還應該要把我家的家訓 ~~"道路在嘴巴上"傳承給他,讓他明白這是多麼有樂趣有智慧的家訓,別小看只是問路而已,要問路之前不但有勇氣去面對陌生人,還要察言觀色不能找上怪叔叔,還有禮儀訓練課可以學,因為要有禮貌態度謙和,人家才要報路給指引呀!!走筆至此還真的越發覺得我家老媽真是英明,從小就教我這句話讓我終生受用無窮,DAVID!! 學學你阿嬤的智慧吧!!!


 


台客族妹婿常常開車左繞右轉就是不肯問路,往往耽誤時間也壞了工作,妹妹也會因此跟他起爭執,有一次又是這種狀況,我媽在車上說:迷路並不可恥呀!! 道路在嘴巴上,問了不就明白了不再浪費時間跟精力了嗎?”


 


老媽英明啊~~  是呀! 迷路並不可恥啊! 學習過程中有疑問也不可恥呀! 並不會因為發問就顯得自己沒智慧是個笨蛋啊 全世界沒有人可以恥笑自己,除非自己認同並且接受了別人的恥笑。


 


有些人在人生的旅程中也會像我家妹婿一樣,是個不問路的死硬派,如果可以給自己一些勇氣在人生旅程中,遇到岔路、迷惘時適時地問路,就可以讓自己更快找到人生的出口,協助自己的人生更向前邁進。


 


"道路在嘴巴上" ~~ 把這句話送給正在人生旅程中打轉的朋友們,祝福你們有勇氣問路,早日找到人生的方向。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4月5日剛上完NLP的課程,2009第一次接觸這個課程,老實說我真的是有聽沒有懂,對於老師的教學方式嚴重適應不良,還常常為了這種事情跟我老公起了爭執,因為我完全聽不懂,根本無法吸收課程的教學內容,他會認為我是花大錢卻得不到學習效果,當時我也覺得非常的懊惱,後來因為爸爸的喪事沒有辦法繼續上課,我反而有1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今年再重新回過頭來面對這個課程,剛開始還是會適應不良,不過還好這1兩年接觸到其他老師的相關課程,所以就比較不會像第一次一樣,每次上課就想跑回家,不過還是有好幾次我已經坐立不安,4月的最後4堂課,在上課的前幾天我就給自己心理建設,既然老師的教學方式沒有辦法跟我建立親和力,那麼山不來就我我就山,乾脆讓我自己去跟他的教學方式建立親和感,所以第一天上課的時候,我很努力的讓自己抽離上課狀態,先很仔細的去觀察老師的上課方式,然後再依照他的上課方式去整理自己,讓自己同步他的方式,找到可以讓我覺得舒服的步調,結果這個方法真的成功了,我開始可以聽得懂他在講什麼,不再是鴨子聽雷有聽沒有懂,所以最後的幾天課程,我反而變得吸收很多,自己也獲益很多,在這一次的學習過程當中,我也體認到與其去抱怨,不如去調整自己的學習步調跟老師同步,這樣反而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況。


      每個人的思想藍圖不同,也就形成了每個老師不同的教學風格,有時候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老師的教學方式,沒有辦法讓自己可以吸收,有時也會聽到學生抱怨老師教得不好,讓自己完全聽不懂他在講什麼,的確會有一些老師教學方式需要改進,但是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老師的教學模式,這時候身為學習者的我們又應該要如何自處?在這一次的課程當中,我應用了NLP的一些技巧來協助自己,首先讓自己抽離目前的學習狀況,站在第三者的立場,用觀察者的眼光仔細的觀察老師的教學模式,當我完全釐清了老師的教學方式之後,開始調整我自己的學習方法,讓自己去配合老師的教學方式,這就是NLP所謂的同步,當我跟老師的教學方式能夠同步之後,學習成效大為提升,最後的這幾堂課反而讓我收穫最大,也讓我體認到遇到學習障礙的時候,不是把障礙當作阻礙,而是用其他的資源來協助這個阻礙成為踏腳石,協助自己更加提升。


 


      去年我家老大的同學,面對即將來臨的大學學測惶惶不安,連書都看不下去,學習成果非常的糟糕,最後他請我協助他改善這種狀況,並且幫助他可以更有效的閱讀書籍,提升更高的學習效果,最後我也是應用一些NLP的技巧交錯使用,改善了他的問題,大學成績發佈後他非常的滿意自己的成果,他還告訴我面對考試一點都不緊張,反而有1種非常期待的興奮感,所以在考試的當下10分的輕鬆,也順利的考到自己理想中的學校,我告訴他在日後的學習當中,也可以不斷的應用我教他的技巧,協助他自己提昇學習的效率,現在他已經是快樂的大學生,對於他的大幅成長我也很高興。


 


     當孩子有了學習障礙,父母往往會把指責的焦點放在孩子之外的人事物,其實應該要把注意的焦點,放在孩子的身上,不要把障礙當作是1種阻礙,而是要把障礙當作是1種提昇學習能力的踏腳石,協助孩子找到可以支援自己提昇學習的資源,可以建議孩子先用第三者的眼光,去觀察班上那些成績非常優異的同學是如何學習,他們的學習方式有什麼地方是可以拿來參考,找出這些同學的學習方式之後,然後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讓自己也能夠發揮出優良的學習效率,這就是所謂的「模仿卓越」,在每次孩子有一點點進步的時候,就必須要大大的誇獎激勵,讓他們在每一點一滴的進步當中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讓他們隨時可以把這種自信帶到人生中的每一個學習。


 


      面臨學習壓力以及障礙,先不要逃避,可以讓自己暫時抽離,用第三者的角度去看看這些壓力以及障礙來自何處,協助自己看到問題,並且尋找任何可以支援自己去克服這些壓力以及障礙的豐富資源,所謂的豐富資源有很多,可以回憶過去自己最棒的學習時代,回想那個時代自己有什麼很棒的經驗可以運用在現在這個時刻,真的想不出來,那麼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想像力,去創造1個非常有學習力而且很有自信的未來的自己,再把現在的自己完全融入未來豐富的自己,用自己全身的感知去體會當自己是富有自信以及學習力的時候,那是1種什麼樣子的感受以及情境,把自己完全全投入在豐盛的感受以及情境當中,讓現在的自己完全融入這種豐盛狀態,而且在一生當中都可以不斷的運用這種豐盛的狀態,隨時隨地的為自己加持力量,這就是最強大的當下力量。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光倒流到小學時光
MELODY傻楞楞的坐在椅子上
等老師發自然考卷
老師來到我身邊
師: "妳怎麼這麼笨!! 公番鴨和母菜鴨的雜交品種是土番鴨也不曉得!!"
老師怒氣沖沖用力把考卷打在我頭上
斥責我考得不用心
是呀~~ 老師這一打除了讓我臉上3條線之外
還真的讓我一輩子記住~~~
"公番鴨和母菜鴨的雜交品種是土番鴨"
但是我不免有了小小的自卑心
因為我很笨啊~~ 老師說的嘛
可是越年長我也就越納悶
一向是好奇寶寶的我小小腦袋常會想呀想的
"公番鴨和母菜鴨的雜交品種是土番鴨這種知識在我的人生幹啥用?"


長年下來雖然我的人生沒啥轟轟烈烈卻也頗得樂趣
證明我不需要知道"公番鴨和母菜鴨的雜交品種是土番鴨"
日子也一樣可以過得好啊~~

即使我在國中納悶為何數學是A+B=C而不是A+B=E
我的人生照樣不會因為搞不懂這個公式而過不下去
然而我們的父母與師長卻會憂患意識過重
不但自找煩惱也就罷了
也把小孩的寶貴學習成長也攪和進去惶惶學習的泥淖中
成績成了扭曲學生學習樂趣的工具
推波助瀾的幫兇就是那些終日為成績單的數字不安的父母
他們怎麼從未想過自己
的人生沒有A+B=C
也不知道"公番鴨和母菜鴨的雜交品種是土番鴨"
不是也照樣結婚生子打小孩曬尿布
天天上班在吃喝拉撒睡中度日
所以啊~~ "公番鴨和母菜鴨的雜交品種是土番鴨"
干孩子的人生底事 ~~  


放過他也放過自己吧!!!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禮貌比沒專業更糟



是什麼決定有人得到青睞,有人卻只留下嘆息?是「禮貌」。它是企業家看人、用人的線索,它在第一時間決定留給對方的關鍵印象。


 


在美國銷售超過百萬冊、掀起討論風潮的《優秀是教出來的》(The Essential 55)一書作者隆.克拉克(Ron Clark),是唯一被美國總統接見過3次的小學老師。他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不論本來成績、操行如何,他都能讓學生脫胎換骨,從問題小孩變成優等生。克拉克的55條規則中,第1條是「遇到人要主動稱呼」;第2條是「當別人說話,看著他的眼睛」;第3條是「如果別人有出色表現,不要吝嗇鼓掌恭喜他,應該持續3秒,角度要剛好」......。瞧,這些原則放在職場上,不是一樣適用?


 


沒有人不期待伯樂跟貴人出現。是什麼決定有人得到青睞,有人卻只留下嘆息?是「禮貌」。它是企業家看人、用人的線索,它在第一時間決定留給對方的關鍵印象。什麼樣的禮貌只有50分,什麼樣的禮貌卻有120分?職場上,如何透過好禮貌種下機會與成功的種子?沒有人否認專業與內涵是職場最重要的通行證,但問題是,往往還來不及亮出來,對方已「砰!」地一聲將大門關上。沒有人不渴望遇見伯樂或貴人,但事實可能不是他不來,而是明明已走到跟前,卻被你自己擋駕。


 


有一張無形的網,比學歷、能力更早橫跨在機會之前,它決定你是廣結善緣,四處播下好運的種子;或是連舞台出現都渾然不覺,還把它拒之門外。這是讓人意外的兩個字、記憶中久違的兩個字、有些「八股」的兩個字,但卻是威力驚人、效果神奇無比的兩個字。它是小學教的第一課,卻也是最多老闆抱怨員工不及格的科目--它的名字叫做:「禮貌」。


 


今年8月,《Cheers》雜誌針對超過4千位上班族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禮貌」高居主管眼中「七年級表現最需加強的部份」第2名(49.0%),僅次於「抗壓性」(58.1%),甚至遠超過「執行力」(21.1%)、「應變能力」(16.5%)與「國際觀與外語能力」(6.7%)。


 


沒有「不拘小節」這回事


耐人尋味的是,七年級生自己也同意這項觀察。在他們自我評估「有待改進」的特質上,「沒禮貌」同樣排名第2。禮貌的影響力有多大?在關鍵時刻,它造成的結局差異,可能遠超過你的想像。


去年勞委會職訓局調查492家企業,其中33%表示,即使條件再好,都不會把「自以為是狂妄自傲」的求職者列入任用考慮;27%與20%的企業更明白表示,不會錄用「表達遲鈍不知所云」及「不懂禮貌」的人。美國人力資源顧問公司Vault剛完成今年度的面試禮儀調查,數字也顯示:70%的企業主管只要對方遲到超過15分鐘,就會自動將他貼上「不合格」標籤。同樣高的比例還包括面試中撥打手機、突然離席超過10分鐘等等。反過來說,禮貌與成就間的正向關係,則愈發明確。去年底,美國《財星》雜誌對7,590位美國人的統計說,年薪超過10萬美元的高收入者與人爭執或犯錯後,道歉的比率是年薪25千美元者的兩倍。


 


這不是風格至上、特色當道的年代嗎?為什麼「小節」突然又變得如此重要?當每個人每天見面的人愈來愈多、平均一人被分配到的時間愈來愈短;當愈來愈多企業家體會用才決策中,「人品」更甚於能力時,禮貌好壞自然成為底定第一印象的要素,是能夠最快「見微知著」,判別人才的線索。


 


沒禮貌比沒專業更糟


例如台積電 董事長 張忠謀在不同場合都談過「收訊力」──傾聽的力量:「常常有人問我成功的原因為何,我想我『收訊』的能力已培養了很多年,」他歸納成功之道時指出。


 


10年前,張忠謀在交通大學對高階經理人授課時,特別提到他與人對話時進行的「收訊力測驗」:「第一個看我講話時,他會不會打斷我?」張忠謀說:「打斷話的人既不禮貌也對自己不利,因為他打斷我,以為知道我接著要講什麼,可是90%他都猜錯。」統一企業 董事長 高清愿,是另一個善於從小處識人品的例子。


 


統一企業內部文化非常講究守時,過去擔任 董事長 的台南幫大老吳修齊在世時,即使90高齡,出席任何場合仍必定準時到場。就算因為突發狀況晚到,也一定會事前通知對方,細心致歉。以他為表率,包括高清愿、統一超商 總經理 徐重仁,在企業界都以準時知名。「守時就是人與人相處的一種信用,代表的是言而有信、說話算話」,高清愿曾這麼說,「慣常遲到的人,行事風格也可能較為懶散、馬虎,個人的信用,一定常被人打折」。正因為可以「由小窺大」,一個人禮貌好,經常比刻意演出的成績更容易讓人記住。


 


台灣聯想 總經理 歐明哲今年8月上任後,外界多以「科技界最年輕的 總經理 」看他。但低調的歐明哲很少對外透露,為了重新塑造台灣聯想的企業形象,他實際上下了不少功夫,從同仁的禮貌著手,正是其中一環。他讓總機接待徐婕瑜從公司伺服器後台,直接進入 總經理 電腦看到每天行程,因此訪客一到,門口的LCD螢幕已經出現歡迎字樣,細心的徐婕瑜還會自動更新來客頭銜。這麼做,無非是讓對方從踏入門口第一刻,就出現「你怎麼知道?!」的驚訝,進而重新認識台灣聯想。反過來說,「禮貌差」透露給人的負面訊息,殺傷力也遠超過「專業不夠」。


 


曾任新聞主播、目前是電台節目主持人、美食作家的吳恩文自己開設了一家顧問公司,他選人時,禮貌權重甚至排到第一。因為站在老闆的立場,「我可以教你技能,沒辦法教你教養」吳恩文指出,一句話道破許多企業主共同的心聲。其實,很多人之所以會誤沾「沒禮貌」的標籤,未必真是人格本質不好,有時是不小心,有時是輕忽,認為「沒有也無所謂」,有時則根本是因為「不知道」。


 


永遠不會有「下一次」


暢銷書作家吳若權最近到南部一家企業授課,每次到高鐵站接他的都是同一個小夥子,臉色愛理不理、態度冷淡。這反而激起吳若權的好奇,因此總會刻意和他攀談幾句,看看他有什麼反應。前兩次,吳若權都覺得「碰到釘子」,直到第3次,這個年輕人才突然冒出一句:「吳老師,我覺得你人很好。」對年輕的世代,吳若權發現他們普遍不習慣主動與人互動、不擅長「察言觀色」,反正「有事你來問我就好」。另一個心理因素則是認為「第1次不熟、不需要」。「但職場上很多事是沒有第2次、第3次的,」吳若權語重心長地說。


 


台灣大哥大副 總經理 莊財安也有類似經驗。開車載下屬出去,「他們不管你,上車直接坐上後座,突然間我就變司機了。」或是面談時大剌剌癱在沙發裡、吃飯時用叉子插起麵包就啃,新生代不知道、也不覺得這樣做失禮,受到提醒時還會非常驚訝。


 


有個故事,莊財安整整記了30年,一直讓他自我惕勵。當年他從台灣師範大學畢業時,校長對所有應屆畢業生說:「有同學寫信給我,請我幫他介紹工作,我看到信就不想幫他了,因為信上寫著『某某某校長敬啟』。哪有人叫別人看信,還得恭恭敬敬?」從這個故事出發,莊財安分析,建立禮貌得經過3個階段:第1、先「知道」,具備通用禮儀的知識,才不會誤用鬧笑話;再來是「觀察」,注意別人、尤其是前輩如何待人接物;最後才是「練習」,透過生活具體實踐。只要有心,學會「禮儀」並不難,至少可以做到「不失禮」,但一個人會被認為「有禮」、「好禮」,甚至成為一種個人魅力與人際競爭力,絕對是來自更高的境界。簡單地說,就是5個字:「心中有別人」。有趣的是,這層含意早默默藏在英文字「禮節:etiquette」的字源由來裡。"etiquette"出自法文,原意是「牌子」。為了保護凡爾賽宮美麗的花園,法國人特別立牌提醒民眾不要隨意破壞。久而久之,本來的「請勿進入」開始擴大內涵,除了指稱「合宜的應對進退」外,更進一步解釋為「不要輕率踐踏人們內心的花園、「舉止言行讓人感受親切與溫暖」。



頭銜愈高,愈有禮


確實,愈成功的企業家,在禮貌上嚴以律己的程度,反而愈讓人吃驚。


像亞都麗緻集團總裁嚴長壽,他寫紙條交辦部屬工作,從來都用「請您」開頭,平時極少疾言厲色。即使訓斥,語氣都非常和緩。從擔任嚴長壽特助開始,已共事12年的亞都麗緻大飯店營運副 總經理 范希平由衷說:「非常佩服他的修養。」說是「修養」,因為嚴長壽待人接物的細節裡,處處可以見到對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范希平剛當上嚴長壽特助時,與另外兩位助理在辦公室裡接電話,總習慣先說「請問您哪裡找?」先確認來人身分後,再轉接給嚴長壽。有一天嚴長壽聽到,突然慎重交代:「不要問對方『哪裡找』,不管是誰,都先說我不在。」「知道你是誰,再告訴你總裁不在,你會怎麼想?」范希平頓時學到一課:就算說話再客氣,多了這個「打量身分地位」的動作,都等於在傷害對方。


 


長期在嚴長壽身邊耳濡目染,後來甚至因此左右范希平的生涯抉擇。曾經有位企業家大老想來挖角,約范希平吃飯,整個過程都非常禮遇客氣,卻在最後對方叫司機到車上拿資料時,不經意破口大罵:「你這腦袋裝大便啊!跟你講放在裡面,怎麼會找不到?比豬還笨!」「要是我為你做事,你罵我不也這樣罵?」這一念讓范希平決定繼續留下,如今這位大老的企業王國已然崩塌,范希平卻在亞都麗緻一路歷練到獨當一面,又何嘗不是另一種「以小窺大」!


 


在嚴長壽帶領下,禮貌早已成為亞都麗緻的DNA,但他要求的不僅止於「顧客至上」,更是「客人至上」:「即使沒光顧,只要踏進亞都麗緻,就是客人。」即使明知道他只是進來借廁所、吹冷氣,仍然必須以禮相待。


 


我們經常問:「有禮」跟「虛偽」有什麼不同?答案並不複雜,禮貌的「動機」與「一致性」,就是檢驗的準則。


有禮,貴人自動上門來


大家都知道對大人物要有禮貌,但是面對跟業務不相關、看來不起眼的小人物呢?


真正見過世面的人都知道:「山水有相逢」。今天再微不足道的某人,都有可能在未來某個時刻變成你的「貴人」,扮演「臨門一腳」的角色。


 


在東方,最傳神的詮釋莫過於兩千多年前,張良為「圯下老人」黃石公撿鞋的故事。若不是張良三番兩次、耐著性子忍受黃石公的無理喝斥為他服務,又怎會贏得青睞,得到《姜太公兵法》,成為漢朝的開國功臣?在西方,一樣因此出現戲劇性的歷史轉折。


 


19世紀,有一對老夫婦專程到哈佛大學拜訪校長,兩人衣著樸素廉價,祕書馬上判定不可能帶給哈佛什麼「好處」,當下冷冷回答:「校長很忙。」「我們可以等,」老婦人回答。幾小時過後,校長總算不耐煩地出現。老婦人說:「我們的兒子曾在哈佛讀過一年,很喜歡哈佛。但他去年因為意外過世,因此我們想在校園中為他留下紀念。我們想捐棟大樓給哈佛。」


「你們不知道建棟大樓要多少錢嗎?我們學校的建築物超過750萬美元,」校長輕蔑地說。同時心想,這樣應該可以把兩人打發走了吧?「只要這麼多?那我們為什麼不乾脆自己蓋棟學校?」只見老婦人轉頭對老先生說。老先生正是當時著名的鐵路大亨史丹福,而後來這個學校,就是孕育無數人才、成為矽谷創新引擎的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誰說貴人、機會不來敲門?當你這樣抱怨的時候,不妨想想,是不是哪天因為自己的粗魯無禮,不知不覺把他們趕走?



低標要比別人高


在美國《優秀是教出來的》一書作者,是唯一被美國總統接見過3次的小學老師。他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不論本來成績、操行如何,他都能讓學生脫胎換骨,從問題小孩變成優等生。


 


克拉克的55條規則中,第1條是「遇到人要主動稱呼」;第2條是「當別人說話,看著他的眼睛」;第3條是「如果別人有出色表現,不要吝嗇鼓掌恭喜他,應該持續3秒,角度要剛好」......。瞧,這些原則放在職場上,不是一樣適用?


 


禮貌的極致回歸到的是做人態度與價值觀,「高標」自然沒有盡頭,不過,一般人至少可以自我要求:「『低標』要比別人高,」吳恩文認為。「很多生意是來自於信任,很多信任是來自於尊重,」吳恩文說。為什麼有些人就是人緣好、運勢佳?說穿了,無非是透過這些點點滴滴。用心當個「好禮人」,讓身邊多點貼心的感激,少點「你那什麼態度啊!」的抱怨,受用無窮的絕不是別人,最終還是你自己!


 


假如我有一塊錢,把它給了你,那一塊錢就變成你的了,但假如我給你的是一種觀念,那我們兩人便同時擁有它了,彼得.林區強調投資觀念的重要性。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父母的有效期限 


 


最近去拜訪了朋友,
當我們都坐在朋友家的後院吃東西聊天時,
他們的大女兒回家了。
大女兒今年 18 歲 , 已經不住在家裡了。

她跟著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進來,兩個人手上都各有一枝煙。
穿著很新潮,露著小肚子,後面露出腰的部份還有一個刺青。
那個男孩子的手腕跟手臂上也有刺青 。
兩個人互相竊竊私語,有說有笑,但對外人都露出很不屑的眼神。


 


這讓我蠻感慨的,我突然領悟到一件事,
那就是其實
父母跟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限期」的


我第一次見到這女孩時,她才8歲,跟我老大現在一樣大。
10
年前我去她家時,
她可以在短短時間內,把我送的一瓶清酒上的字和圖,都一模一樣的畫出來。一個外國小女孩,居然可以把「日本清泉清酒」和酒牌上的櫻花,三兩 下就輕鬆的描繪出來。


我好驚訝,自從那次以後,我經常慫恿她的父母帶她去拜師學藝。
但他們永遠都可以找出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來搪塞我。
奇怪的是她的父母一面搪塞我,卻又可以一面的跟我炫耀她女兒最近又畫了甚麼 。


突然驚覺 10 年過的好快,好像才昨天的事情,現在已經是 10 年後了。 我不認為她的父母現在有資格去批評他們的女兒,因為一直以來,她的父母只顧著自己,從沒重視過她的教育問題。


現在才想教育已經不可能了,理由很簡單,
那就是因為父母的教育功效已經「過期」了。
而且她的父母在「有效限期」內也沒努力過。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
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
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時期,
父母的「有效限期」就快到了。
該說的,該教的,該做的,都應該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驗收的時候了。
這驗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針,也是孩子對外界的應變能力。


 


「過期」 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來的有效了。
要認知 「收手」和 「承受」的事實。


我突然很感嘆,我告訴我自己,
我必須要在 黃金時期 內幫我的孩子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
因為時間真的過的很快,一轉眼就過了。

我不想將來只有嘆氣,搖頭的份。


 


是呀!父母是有限效期限的


小孩是老天爺(或上帝)給我們的禮物,當你不珍惜的時候,老天爺(或上帝)就把這份甜蜜的禮物收回了.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發表日期:


2004/11/8 下午 11:58:01

 


 


多給老師鼓勵以及尊重


 


又見體罰的新聞
事實如何不可得知

也許真有其事

也或許不是如此

我只覺得現在太講究"愛的教育
"
卻教育不出尊師重道的學生

家長本身對老師也不夠尊重與體諒

有這種家長就不可能有尊師重道的學生

老師的責任雖然非常的重大,

但是家庭的教育以及父母的態度非常重要

我妹妹也是學校的老師

他有時候也會向我抱怨

有些家長以為把小孩丟給學校就沒有了責任

又不肯配合老師的教學

甚至也不關心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

造 成許多 老師們教學上的困擾

與其去苛責老師們還不如多給他們鼓勵

因為他們真的很辛苦




我在我的孩子們的小學擔任家長會的常委6年多

一路走來看過許許多多自以為是而且又自私自利的學生家長

也看過許多熱心學校教務以及學生福利的家長

甚至有的家長從來不給學校以及老師們鼓勵

永遠只有漫無目的的批評

學生們的家長來自四面八方以及各行各業

當然想法以及觀念也會有所不同

家長本身的素養也參差不齊

學校的老師們要應付這些人說實在的也很辛苦

遇到比較難以應付或者是毫無理性的家長

老師們真的會很痛苦


 


 
其實有 許多 老師的痛苦指數都是來自與家長

如果有人問我說難道我對學校的老師完全滿意嗎?

老實說並不見得我可以認同每一個學校的老師

但是我絕對做到對他們的尊重

而且也非常嚴格的要求我的小孩必須要做到

在我們的家里絕對聽不到任何1句批評學校或者是老師的話

而且也不容許小孩有 任何批評 老師的言行

如果我對學校有任何建議或者不滿

通常我所採取的方式是直接向學校反映

或者是透過家長會的運作去改善

絕對不會聽到我批評老師的任何1個字

我的想法是如果今天我在孩子面前批評他的老師

那麼他就不會對他的老師產生尊重

之後他也不會尊重別人

現今社會最缺乏的就是彼此的尊重

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學不會尊重兩個字

希望這個社會能夠多給老師鼓勵以及尊重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MELODY前些時後回應一位網友的育兒苦惱
今天特別整理出來希望能跟為人父母者交流


首先我必須要說明,我現在即將要發表的文章,竟僅只是我個人的感受,絕對不是在反駁該網友的文章希望不要引起誤會。
(
藍色文字是網友的文章)




> victoriaallen 的大作中提到:
>
還記得沒有小孩時坐飛機最怕座位附近有小孩子
>
因為小孩子很難控制容易哭鬧 尤其是起飛和降落時 他們好像說好一樣都一起哭
>
心裡想為什麼他們的父母不好好照顧好小孩子 任孩子這樣哭鬧吵到別人呢?!

其實我自己常常也會有這種感覺,覺得為什麼他們的父母沒有辦法把自己的小孩照顧好,也許有人會覺得有些小朋友原本就比較難以控制,難免會哭鬧不休,但是我自己個人卻不以為然,因為我覺得很多時候父母是可以掌控這些情況,並不是所有的情況都不能夠在父母的控制下,端看自己做為父母者是否有用心。


>現在為人母之後 帶孩子坐飛機就體會到當時那些飛機上的父母是如何的感受
>
孩子因為氣壓的關係而哭鬧 父母一方面捨不得孩子的不舒服另一方面也覺得感到對其他乘客感到抱歉 只好臉皮裝厚一點 接受四周射過來的 冷箭
>
只能說當父母真不容易啊!



要帶著小孩上飛機,做為父母者一定要先去評估小孩子的健康情況,最好是能夠先去小兒科醫院,聽取最中肯的建議,並且事先就必須要去想到,在飛機上很可能會發生的種種情況,在面臨這些情況的時候又應該要如何去處理,不是上了飛機之後發生事情或者是狀況,才覺得對其他的乘客感到抱歉,或者是厚臉皮1點忍受別人的白眼,這是非常消極的態度,我記得在我家小朋友3歲多的時候,第一次帶他出國,我就已經先讓他有心理準備,並且告訴他機上可能會發生的種種狀況,並且會準備暈機的藥物,我的小孩腸胃不好,在上飛機之前我已經先餵過他腸胃藥,所以由於我事先準備得當,小孩子雖然覺得耳朵怪怪,但是因為我有事先預防,所以一路平安到達目的地。

要帶幼小的嬰兒上飛機,也是1大挑戰,最好是能夠聽取小兒科醫師的建議,把一切可能會發生的狀況都先跟醫生提起,並且請醫生給予最佳處理方式的建議,就能讓身為父母者事半功倍,不會到了飛機上發生狀況手足無措。幼小兒童固然不懂事,沒有辦法完全配合,但是為人父母者如果能夠事先預防,自然可以省掉一大堆麻煩事

>每個人的個性不同 所以孔聖人才說要因材施教
>
不是每個小孩子都像小兆兆兄妹一樣天生的溫良恭儉讓 (不要打偶 偶只是實話實說)
>
畢竟每個小孩子來到這人間都是特殊個體 沒有使用說明可以參考 也不能退貨

>
這時父母的角色就很重要了 觀念溝通一致 父母站在同一陣線 不讓小孩有機可趁
>
除了以身作則以外 還要貫徹執行 (聽起來有點像帶ㄚ兵哥)
>
剛開始會很困難 但是堅持一陣子之後就變得很自然了


雖然小孩子的個性都不同,但是為人父母者自己本身的教育態度也很重要,我常常看到很多父母對於兒童的教育非常漫不經心,對於小孩子種種無理的行為,也不會加以制止或修正,甚至于放縱小孩子的哭鬧不休,大庭廣眾之下小孩哭鬧不休,這些父母的處理方式往往只會打罵。我曾經看過下面的這種父母:

在小人國參觀的時候,明明所有的模型前面都寫著請勿進入
但是就會有一些父母簡直視若無睹
還一馬當先帶著小孩進去跟模型一起照相
有時候看到這種情況,當下melody會非常不客氣地加以糾正

有些厚臉皮的父母還覺得這有什麼不可以





在餐廳裏小孩子跑來跑去,也不管別人是否在用餐
在餐廳里面大吼大叫,他們的父母也不會去阻止
不但妨礙到別人的用餐,而且也會有兒童安全上的疑慮

台東知本老爺酒店以前的總經理MR 金子就常常跟我抱怨:

「為什麼台灣人的父母不會好好管教小孩
完全不懂得用餐的禮儀,任憑小孩子在餐桌之間跑來跑去
如果發生危險還要飯店負責,簡直是莫名其妙!!」




在故宮博物院觀看文物,漠視不准攝影的告示
還放任自己的小孩拍照,毫無公德心跟廉恥心




搭乘捷運明明就是禁止打大哥大的車廂
還在一直講大哥大講個不停
MELODY
看不下去告訴對方這個車廂是禁止使用行動電話
對方連水都不甩居然還一直講個不停
有這種母親別想會教出好小孩



今天跟小孩要過馬路時,等紅燈的附近突然有大量火花出現

還有炮竹要爆破的聲音,當下我們受到不小的驚嚇
火花熄滅後突然聽到後方有男生的聲音說:
"
現在你開心了吧
!!"
回首一瞧是一對父子,孩子大概是3,4

這名父親居然沒有為他濫放炮炸嚇到路人而愧疚
還以這種事來取悅孩子
..................................................................................................

這些父母相信在你我的生活中也很多


>當父母我也是這輩子第一次 只好邊做邊學 把帶小孩子當修行囉!
>
以前總是埋怨為什麼自己的父母不能像別人的父母一樣好

>
現在才了解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啊!

為人父母都有第一次的經驗,但是絕對不是藉口
如果出什麼狀況都是以"第一次當父母"為藉口
那麼這個社會早就天下大亂
"
第一次"不能當作身為父母者教育失敗的護身符

>對了 順便問一下 哪裡有像小兆兆兄妹一樣天生的溫良恭儉讓的小孩 我也要 這種小孩不嫌多啦!)

只要下工夫妳也可以教育出這種小孩!!! 加油喔~~~
我兒子叫我快去洗澡免得水冷了

因為他還在等我洗完澡喝紅茶看DVD享受一下
下次再聊啦!!!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不要當個醜陋的父母

 

當我在等著紅綠燈要過馬路的時候,突然間聽到尖銳高亢的辱罵聲

MELODY當場被這突如其來的嘶吼聲嚇壞,回首一看

只看到1個氣急敗壞表情猙獰可怕宛如羅剎的母親

以及滿臉恐懼微抖的年幼姐弟

這對約莫只有7、8歲的小姐弟

每次他們的母親大吼一聲,他們就嚇得倒退兩3步

有時候還會因為母親突如其來的高亢怒罵聲

嚇到肩膀不停抖動不知所措

MELODY從他們的頭看到腳都搞不清楚
這兩個小姐弟到底是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事情

要讓他們的母親如此的歇斯底里

在人來人往的大馬路上大聲辱罵自己的孩子

 

就連過馬路的時候也一直用高亢的聲音怒罵

好像巴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在教訓孩子

可憐的孩子神情驚嚇又無措地畏畏怯怯跟在後面

看了真叫人心疼,如果是我小兒子在場

他一定會說:"那個發脾氣的媽媽好醜陋!!"

當時兩個小姐弟的可憐模樣這些天一直在我腦中

好心疼哪!

 

 

對這種非理性的教育行為,我實在深深不以為然

這種非理性的教育方法,完全無法苟同看了令人搖頭嘆息

打罵教育不單是傷害孩子的心理,也讓為人父者非常的醜陋猙獰

 

也許有人會認為不打不成器,但是我始終認為調教孩子不需要打罵

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獨特性,有時候大人真的是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套用在孩子身上

身為父母真的應當學習如何與孩子相處

希望為人父母者一起共勉,不要當個醜陋的父母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好友PEGGY在我家看新聞
看到有位蘇同學因同性戀而被父親下藥
甚至送到精神病院50幾天
我問PEGGY:如果妳的孩子是同性戀妳會如何?
PEGGY說:我不會反對呀!! 只要孩子是快樂的又何妨!!! 他不作姦犯科就好啊!!!!
不愧是我的好友跟我的想法一致
MELODY告訴PEGGY:是啊!! 只要今天孩子認為愛男性是會讓他快樂的事
我絕對不會反對,幹嘛為了抑制他而讓親子關係破裂,甚至因為我的反對而反抗我
我才不要讓我的孩子因此恨我一輩子


也許有人認為同性戀不符合道德規範
請問,異性戀者一定符合道德規範嗎?
許多異性戀者還是會亂搞性關係
外遇、換妻遊戲、甚至於亂搞3P或者是多P的性遊戲
難道這些人就符合道德規範嗎?
世俗的人最愛用膚淺的眼光去看一切的事物
在現代這個社會如果還認為同性戀不符合道德規範
就未免太過於食古不化
也許有人又想跳出來反駁


同性戀會妨礙人類的傳承 ?
這頂大帽子更扣的莫名其妙
全世界的同性戀者也只不過是那麼一小撮人
跟人類的傳承有什麼非常直接的關係嗎?
再說東方人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
我個人認為根本就是莫名其妙
如果生育小孩卻沒有辦法好好的撫育教養
其實生一大堆小孩也只不過是徒增國家以及社會的負擔
我才不願意為了這種小孩多交1分納稅錢
看看現代失敗的父母一大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真的那麼重要迫切嗎?


在這方面我媽媽就顯得非常的開通
年紀已經70幾歲的媽媽
都不擔心我的妹妹或者弟弟生不出小孩
因為只要他們過的生活愉快幸福
又何必因為他們沒有生育而給他們壓力



同性戀骯髒嗎?
那些亂搞性關係的異性戀就不會骯髒嗎?
同性戀的存在會妨礙人類的傳承
異性戀但是卻不肯生育的人又該怎麼說
不要用不同的標準去看待同性戀跟異性戀
也不要老用父母的那種自以為是的腦袋
去套用在自己小孩的身上


我這篇文章1發表
相信泛道德者又會手癢癢
準備一大堆宗教規範
來扣在同性戀者的身上
說實在的我個人非常討厭這種動輒濫用宗教的手法
如果說同性戀者需要以宗教的道德規範來約束
那麼那些稿亂七八糟性關係的異性戀者又該如何約束


世人最愛搞1件事兩套標準
有誰敢捫心自問自己是非常神聖的
MELODY自覺身處這個時代骯髒得不得了
如果你"YES"說不出口
那麼一切的批判都很虛假


相信有人會認為我的想法太過於驚世駭俗
其實我只是尊重人性
"人性"是很微妙的存在
但是太多人忽略了他人的人性以及人格特質
這種現象最常發生在親子之間



有位朋友今天告訴我
一粒沙一個世界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天堂
父母的世界不見得是孩子的天堂
希望為人父母者別讓孩子當你們的附屬品啊!!!!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我的小兒子的小學老師

寄給我一篇文章

提到小孩的日常教育

我立刻想到之前有朋友也在這裡提過

如何解決孩子為買玩具哭鬧不休的問題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有需要的人參考



建立延緩報償的習慣



我的孩子念幼稚園時,禮拜六、禮拜天,偶爾會帶孩子逛百貨公司,順便買些東西,逛逛書店。
出發前我會跟孩子說: 「明天我們去逛百貨公司,你們想不想去?」「想去!」
我說:「去的時候,當然會帶你們到玩具部,但是如果你們不講理,到時候在那個地方耍賴,那麼你最好不要去,能夠約束自己的人才去。」
他們說:「我們要跟你一起去。」
「好極了,那就必須講好,爸爸和媽媽都是上班族,一共只有這些錢,不能超支,所以我們出去時先買吃的、穿的、用的和文具,這是用錢的優先順序,對不對?」
「對!」
「再來就是買你們的玩具。」


「對!」
我又說:「如果有剩錢,一定會去買玩具,我們儘可能多留一點錢,不會疏忽玩具的。如果最後我們的錢買不起玩具,那就要衡量我們剩下的經費來買,這樣贊不贊成?」
他們齊聲說:「贊成!」
第二天就高高興興、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出發前我還會先徵詢:「如果想省一點、多留一錢買玩具,我們就不搭計程車,坐公車去。」
孩子想一想說:「坐公車、坐公車。」
節省的精神就出來了。
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高高興興的在街上散步,到了百貨公司,東西都買好了,就一起到玩具部去。
快到玩具部之前,我總是會蹲下來提醒他們,別忘了我們現在只有這些錢了,如果你要買玩具超過我們的預算,我們就可以把錢省下來,下次來時再積兩次結餘的錢來買。
他們就問:「老爸,那你一共還有多少錢?」
我就說:「你看看,就這麼多。」
這樣一來,他們很快就學會算術了。
一進去,他們看完後說:「老爸,我要買搖控汽車,那一部車子我最喜歡。」



我問:「好啊,可是我們今天的錢夠不夠?」
「不夠。」
「那怎麼辦?我出一個點子好不好?」
「好。」
「那我們就盡情的把所有的玩具,看個過癮再回家。我們今天就不買玩具了,下一次我們儘量剩錢來買那個玩具,可能要分兩次或三次的結餘,才有辦法買,這樣好不好?」
他說:「好!」
於是我們專心的欣賞玩具。
看完後再問他們:「買不買?」
他們說:「不買。」
我覺得不好意思,就說:「那個小老鼠一隻才五塊錢,我們買一隻好不好?」
他們說:「好吧,也好。」
就各買一隻玩具小老鼠。到了百貨公司門口,我說:「你們表現得太好了,我們到地下室買根棒棒糖鼓勵自己。」
就一人拿了一根棒棒糖,高高興興、浩浩蕩蕩的準備回家。


「現在是搭計程車好呢?還是坐公車好?」
他們說: 「坐公車好。老爸,這個錢要省下來,是要買那個玩具的哦!」
小孩子從這樣的活動裡學會了如何累積、如何節省,甚至學會了一種很重要的習慣─延緩報償的習慣,不會非要不可。
一個人如果看上了一樣樣東西就非要不可,那是一種很大性格缺憾,台灣話叫「破格」,是很不好的。
我們要慢慢的從生活當中,去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習慣,他就學會負責,知道自己該負起什麼樣的責任。
隔了一段時間,孩子都長大了,不願跟我們一起去百貨公司。
有次我和太太去逛百貨公司,兩個人逛呀逛的就到了玩具部,我看到了驚心動魄的一幕。
有個媽媽抬高聲音說:「上個禮拜才買,這個禮拜又要買。」
儼然在告訴大家,我的孩子不講理,我不給他買原因是上個禮拜才買過,不是不買給他。
我覺得這個媽媽有點心虛,不給孩子買玩具有什麼好丟臉的?
不買就是不買,要講清楚,可是她的方式有點走樣,這個孩子又非要不可,她就拖著他走,那個孩子兩隻腳蹬著不走,她就啪啪兩下好響亮、好清脆的耳光,孩子哇的哭了起來,她拖著他慢慢消失在人群中。

我看到那一幕,感覺到很多父母,不了解怎麼帶孩子,所以我一直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知道怎麼把孩子帶好,建立一個讓每個孩子都有信心,能夠在生活上適應得很好的社會。


摘錄自【親子共成長】遠流出版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走出孤島:和家族、朋友、鄰居、學校合力教養─陪孩子長大的四種現代部落

 文/陳雅玲

現代人忙於事業,會努力經營事業人脈;但是,孤島化的台灣社會,更需要建構家庭人脈,共同陪伴孩子成長。四種方法,教你打造屬於你的「新部落」。

海明威小說《戰地鐘聲》中,有一句引自John Donne詩作的名言:「沒有人是一座孤島」(No One Is An Island);然而,現在台灣不但許多人像孤島,連家庭都已經孤島化。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民國九十一年與九十二年「社會發展趨勢調查」中的「家庭生活」與「社會參與」來看,台灣家庭結構逐漸單薄。已婚家庭中,與夫方父母同住的,占二一‧七%,與妻方父母同住的,只有一‧四%,沒有與任何一方父母同住的,高達七六‧九%。家庭平均人口數,也降為三‧八七人。

家庭與鄰里的關係也日益淡薄。與八十八年相較,與鄰居往來密切及非常密切的人減少了五%。依地區來看,鄰里關係最密切的為東部,最疏離的是北部;年紀越輕、居住公寓大樓、教育程度越高者,與鄰居往來越顯疏離。更值得重視的是,國人對鄰居及社區公共事務,經常提供義務協助者,都只有五%;從來沒有對鄰居提供幫助的,則高達六成以上,比四年前增加七‧五個百分點。

至於代表現代人際關係的社團生活,國人參與度竟然也呈下降趨勢。根據主計處調查,有超過七成五的國人,這一年從未參與任何社團活動,比民國八十八年的參與率大幅降低了七‧五個百分點。

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就深深感受到台灣家庭的孤島化。他說,有一次替一對在美國認識的年輕人證婚,小兩口回台灣辦婚事時,才知道他們就住在同一棟公寓,卻連彼此的父母親也互不認識。

明泰科技總經理汪德溥妻子冷冬梅,也曾深受孤島之苦。

她記得在女兒小時候,有一天有事耽擱,又沒有鄰居可拜託,趕到幼稚園時晚了五分鐘,路隊已經離開了。她忙往回家的路上跑,沒看到女兒;趕緊再回學校,還是找不到人。「我腿都軟了,幾乎要趴在地上。」原來女兒跟錯路隊,等發現不對時,找了一個路人帶她回學校,看到媽媽才「哇」一聲哭出來。冷冬梅從此經常作惡夢,夢到孩子又不見了。

「現在大家居住在都市叢林,誰也不敢把鑰匙交給鄰居,這就是都市生活。」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楊文山無奈指出,連現代人流行的運動,像是慢跑、有氧運動、瑜珈,都是一個人做的。

「過去中國人親族之間的連結很強,現在是『隨人顧性命』,資源無法相互流通,情緒無法紓解,問題比過去嚴重。」台北市社會局長薛承泰說。

「現代人對人與人近距離的接觸有恐懼。」晚晴婦女協會總幹事許文青分析表示,在虛擬的網路,當你說出不幸遭遇,好多人同情你,轉貼一大堆文章給你,「這些都無濟於事。」她指出,這時,需要一雙拉你出去的手,陪你到外面走走,好好吃頓飯。「那才是改變的開始。然而現代人對朋友、鄰居的支持、陪伴都不夠。」

台灣家暴、兒虐事件頻傳。研究顯示,鄰里關係好的話,家暴就會減少。更積極來看,「學校之外的生活教育,光靠父母是不夠的。現代社區若不能趕緊取代往昔的鄰里作用,就很難達到完善的教養。」資深社區工作者陳來紅說。

在現代疏離社會,可能為孩子打造教養的理想部落嗎?

現代部落一:家族 吳齊殷的大姊幫忙四兄弟照顧小孩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齊殷覺得,要恢復農業社會的鄰里關係,非常困難。「傳統農業社會有空間、時間,家門是開放的,鄰居可以隨時闖進來聊天。」他認為,現在不但居住形態改變,我們身處的系統也不斷重新評估你的績效。要維持既有的社經地位,只好拚命投注時間心力,無法鬼混。「就算偶爾有時間,也沒有那個心情。」

然而身為社會學者,他深刻體認到現代家庭的脆弱性。「只要是家庭,都可能碰到family crisis。你的外部資源,平常就要布建,無法渾然天成,在那等你。」

他自己就很重視家族之間的聯繫。他有個一直未婚的大姊,四兄弟都承認她在家族中「共主」的地位,一言九鼎,沒有人敢不聽。「老姊要我帶她去買菜,二話不說,我就去開車。這是生活中重要的價值。」

吳齊殷解釋,大姊把全副心力放在家族裡,不但負責照顧父母,家族第三代七個孩子,從衣服到文具、書籍,也都是她一手打點,「她比我們還了解孩子成長各階段的需求。」

吳齊殷和太太學術工作都忙,沒地方「託孤」時,向來是老姊自動伸出援手。孩子漸漸大了,他會告訴孩子,「你們都是大姑姑帶大的,她老了以後,你們也要照顧她。」

吳齊殷把家族當成重要價值去維繫。「但不能把它工具化,」他提醒,「這有一個弔詭,無法用資本主義的投資報酬來計算;否則,別人也會理性計算。」他認為,他的例子不見得大家都能仿效,因為需要很多條件配合,但至少這是一個可能性。「新部落」不一定要很大,有時,兩家人就可以組成一個相依為命的部落。

現代部落二:朋友 顏薰齡和好友「易子而教」


金石堂老闆娘顏薰齡,與亞都飯店總裁嚴長壽的妻子陳育虹,年輕時是西北航空同事。她們各自結婚生子後,因為孩子教育與先生投資的關係,又在溫哥華重聚。本來就氣味相投,這下子更是經常聚餐、一起外出活動。陳育虹兩個孩子,最喜歡到有五個孩子的顏薰齡家湊熱鬧。

顏薰齡小女兒出生,陳育虹自然當了乾媽,怕孩子中文不好,兩家一起請了一位北京大學中文系的老師當家教。孩子不想學中文,想盡辦法一起整老師,兩個媽媽就打躬作揖,說盡好話把老師留下。

孩子漸漸長大獨立後,顏薰齡和陳育虹分別回到台灣定居。有一陣子,顏薰齡和小女兒為了交友問題而關係緊張,「我氣得快沒命了,女兒又不聽,只好跟Lisa(陳育虹)求救。她立刻打越洋電話去和女兒深談,幫我化解了家庭危機。」說起往事,顏薰齡滿是感激。「作父母的心急,有時候話說得比較重,這時候『易子而教』,反而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同樣的,嚴家的兒子她也是從出生看到現在,「已經是個英挺的大人了,見了我還會來抱一下,」顏薰齡開心地笑了,「看到孩子們長大還是玩在一起,這是很幸福的事。」
新部落的發展形態很多種,有的以家族,有的以朋友,甚至居住的社區也能畫出同心圓。

現代部落三:鄰居 陽光山林幾個家庭 共同教養孩子


中研院副院長曾志朗曾建議現代父母:搬到一個風氣良好的社區,輕鬆享受作父母的樂趣。位於楊梅鎮的陽光山林社區,就有一群這樣的鄰居。

號稱「溫家廣場」的迎旭三街路底,周圍有幾戶人家。其中,有任職中央地質調查所的地質博士朱傚祖、有在和成衛浴擔任副總經理的陳尚賢、有亞運划船隊國家教練溫進鴻、有前龍潭農工訓導主任黃明美,還有任職科學園區的越野車好手袁中平、大同國小幼稚園長徐美玲……。

這個聚落,打從陳尚賢一家九年前搬進陽光山林,發現樓上的溫太太同是台南鄉親後,便經常吆喝著附近幾家一起聚餐、喝茶,後來只要有人知道哪裡好玩,幾家人假日就一起殺過去。不但到北橫露營、神木村摘梅子、墾丁戲水,甚至一起出國,到香港、峇里島、宿霧旅行。每次出動,都是二、三十人,聲勢浩大。此外,每年元旦,大家都會到其中一位鄰居劉康永位於觀音的老家田裡焢窯,玩上一整天。這個傳統,已經維繫了七年。

這群鄰居,不只是「酒肉朋友」而已。每次出遊,遇上特殊地質、地形,在大學兼課的朱爸爸就義不容辭開始講解;暑假到了,溫爸爸便開課教孩子們游泳、打網球;孩子「搞怪」時,具有輔導專長的黃明美就是最佳顧問。最近一年,大家又在袁中平的鼓吹下,紛紛採購越野車,帶孩子們挑戰各地舉辦的小鐵人競賽。

九年來,這些家庭一起經歷過有人外派、生病……,在互相照顧、支援下,都安然度過各自的家庭脆弱期。「好房子好找,好鄰居難求,」這是陳尚賢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八頭里仁協會」理事長楊俐容認為,一個充分發揮功能的社區,包括提供青少年良好的活動場所、踏實的典範楷模,還能夠父母角色分擔、化解親子衝突、協助青少年獲得同儕感情支持等。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能選擇這樣的社區。因為工作、就學因素而非得住在都市的人,還是大多數。找尋志同道合的人組成社團,是一種替代鄰里的方式。例如台北縣的「袋鼠媽媽讀書會」、主婦聯盟、毛毛蟲兒童基金會等,都為都市家庭打造各有特色的部落。
社團也不一定需要外求,孩子學校的家長會,就是最現成的資源。新生國小的親子們所組成的蟲蟲突擊隊是很成功的例子。現代部落的構建並不難;困難的是,缺乏有心人——那一粒把大家黏聚起來的「圓仔ㄘㄟ」(製作元宵的那一小塊糯米糰種)。

現代部落四:學校 彭國能以家長會打造孩子的快樂童年


出庭時西裝革履的律師彭國能,每次走進台北市木柵實踐國小,都有完全不一樣的面貌。對著迎面而來的小朋友,比出默劇的肢體動作,逗得孩子哈哈笑;去年兒童節,彭國能和另外五名爸爸到學校表演草裙舞,更讓他的菁英形象完全走樣。

彭國能是木柵實踐國小家長會會長,兼任體適能社團的「班媽媽」(他是男生),每天早上七點二十分就要到學校點名。陪完這二十幾個體能不佳的孩子做完運動,才開車到台北羅斯福路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上班。

他進入家長會,完全是個偶然。

記得那是民國九十年,他到學校參加一年級女兒的家長會,看到兩派家長在吵架,校長莫可奈何的提議,「何不聽聽現場律師的意見?」結果,等他把章程說明清楚,在場家長一致決定選他擔任家長會長。

當時,毫無心理準備的彭國能估計自己工作很忙,不可能投入太多時間在家長會,結果情況卻完全相反。擁有台大法律博士學位、接一個案子動輒六位數以上的他,在學校事務上越來越投入。

他辦家長講座,不但自己印傳單,挨家挨戶發送時還被野狗追咬,終於喚起其他家長的熱心參與。這份凝聚力,在校長第一任任期屆滿,舉辦校長遴選時發酵。由於家長會和大部分老師都傾向於另外新聘,彭國能帶領家長會成員訪察理想的人選,三顧茅廬溝通彼此教育理念,才依照法定程序,完成換校長的「寧靜革命」。

今年,彭國能二度當選家長會長,更被「台北市國小家長會聯合會」選為會長。他熱心的在小學校園裡打造現代部落,為的只是一個單純的理由:孩子的童年不會再來。

李遠哲曾說,「沒有你的孩子、我的孩子,只有我們的孩子。」這樣的用心,在這些新部落裡,一一實現。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班上不再有作弊事件


台北市現職國中張麒浩老師


學生作弊,特別是集體作弊,是我教學中遇到的很棘手的問題,究竟是嚴刑竣罰有效?還是循循善誘才能導之以正?當我在史英老師主持的工作坊中提出來,沒有想到最後的結果讓我自己獲益匪淺。


事實上,我已經在班上進行過為什麼不能作弊的談話。我用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理由:對別人不公平、等到基測就不能作弊了等。但看學生的表情,很明顯地感受到他們沒有被我說服。到底要怎樣才能說服他們呢?


史英老師其實沒有告訴我應該怎麼做,他只是幫我分析我用來說服同學的道理究竟有沒有道理,但這些分析都是我從來沒有聽過也沒有想過的!「『作弊會被記過』,其實是語帶威脅的教訓,而且一旦被記過,小孩會覺得已付出了代價,就不需要省思『不能作弊』背後的道理」;「『下次不再作弊,這次就原諒你』,其實是利誘小孩,一如『金斧頭、銀斧頭』的故事,用獎品換來的誠實不是真的誠實。」尤其是這一句:「這些說法只會讓大人失去真正講道理的機會」給我很大的衝擊。


這次工作坊討論過後,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於是回到班上,我又針對作弊這件事情跟學生們再談一次。


這次我開門見山地請學生告訴我,他們聽過哪些不能作弊的理由,然後一條一條地列在黑板上。一如以往,起初我說話時還是很多學生在寫自習、做自己的事,並不理會我。當我把「會被記過」等說法一個個列在黑板上,並一一跟學生說明「作弊會被記過」只是語帶威脅的教訓的時候,整個班級的氣氛竟慢慢變得非常專心在聽我說話,我感覺得出來,他們一方面心想:「這個傢伙來真的了」,另方面也很想知道我接下來要說什麼。


接下來其實只是簡單的幾句話。我說:「真正不能作弊的原因是對自己的價值、對自己標準的設定,人一旦看重了自己的價值,才不願意作弊。」這次,學生的表情讓我感受到「他們感受到了」。雖然他們沒有給我什麼明確的回應或是承諾,我也沒有逼他們發誓,不過,我知道這番話不會是聽過就忘了的,「它」是一個有價值的東西。


我的班上從那之後到現在,沒有任何作弊的事,而我也相信他們不會再作弊了。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愛在靠近》(轉貼文章)


把每一次相處都當成最後一天...才會學會珍惜...


  
                 
因為親密、因為熟悉,便少了關注、少了體貼
所以就常輕忽了、漠視了


這是我們性格的劣質,也是我們情緒的慣性
我們縱容著自己,卻傷害著親人,到後來也傷害了自己


不要看著父母,也不要盯著父母的相片
要你畫出父母的容貌,你畫得出來嗎?
認真想想:
母親的眼皮是內雙還是外雙?
父親的耳垂是厚大還是薄短?
母親的魚尾紋多或少?
父親額上的皺紋有幾條?
母親的臉上有幾顆痣?
父親的雙眉是濃還是稀?
閉上眼睛再想想:
父母朝你走來的姿態是如何?
父母轉身離去的背影又怎樣?
從童稚到現在,父母的姿態及背影改變了多少?
母親操勞家務的模樣,曾讓你不忍嗎?
父親外出工作的架勢,曾引你注視嗎?
是不是到現在才愕然發現:
越是親密的人,越是識他不清!
以為熟悉得不得了,卻竟陌生得可以?
父母記錄我們的成長,我們卻忘了記錄父母的年老。



一位伯伯就說到,
當他四十一歲再婚時,由於無從通知在大陸的雙親,
便想親手畫出父母掛在牆上,聊表孝思。
哪想畫筆握在手上幾個月,竟然一筆也畫不出來...


 思念中的父母是那樣清晰
但當細細回想父母的五官、長相、神色,竟又那樣模糊
以致無法運筆...
 20歲以前,他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
那樣親密,那樣熟悉;卻也那樣陌生、那樣疏離
陌生到,描繪不出父母的五官;疏離到,拼湊不出父母的長相


他曾為此感傷了好些年,直到三個孩子相繼出世
才在兒女的成長中逐漸淡忘了感傷


這位伯伯的心情,我近年才得體會
於是便趁某次回家幫母親染髮之際
在母親打盹的當兒,細細端詳了母親的容顏
將母親牢牢地記在了眼裡、腦裡、心裡,並擺進了意識裡
再將母親青壯時的面貌與現在的容顏重疊,我濕潤了眼眶
每個人,都是父母以青春、用歲月撫養成的
父母記錄我們成長的同時,我們卻常忘了記錄父母的年老
以致,常在長久分離後,有著莫大的懊惱,有著至深的追悔


   



別讓懊悔及心痛,持續一輩子


不僅對父母如此,太多人待兄弟姊妹也這樣
在家時吵吵鬧鬧,一旦因工作、因婚姻而分開,便不太見面了
甚至老死不相往來;等到有所覺悟,通常已經太遲


幾年前,由於學習皮雕而認識了一位朋友
她隻身從台南北上工作,待人很親切
然而,這番親切只對朋友不對姊妹


有一次,她嫁到台中的姊姊打了電話來
正在她那兒的我就聽見她以敷衍、無奈的口氣應對
並在掛上電話後露出了厭煩的神態


 「妳姊找妳有事啊?」我問她


「哪有什麼事!她一個家庭主婦,整天窩在家裡,能有什麼事。
還不就想探探,我過得有沒有比她好。
她就是這樣,從小就愛跟我比較,比功課、比獎狀、比學校、比人緣
等出了社會,就比工作、比男友,真的好討厭」
「可現在她結婚啦,又離妳最近,妳們應該更親密才對」我提醒她


「不可能啦!她那種個性,我才不可能跟她親密
我們兩個可能天生犯沖,從小就愛吵,每次吵都是我捱罵
因為她最奸了,一聽到大人來就趕快擠出眼淚,自然捱罵的是我
現在,好不容易擺脫她了,換我姊夫去受罪
我幹嘛還跟她親密,又不是腦袋壞了...」
這番抱怨猶在耳邊,數月後,竟在一個清晨突然接到她的電話
哽咽了好會兒,才吐出話:
「我姊死了,就在半夜,是產後血崩
她體質本來就不好,這次又懷孕,我就告訴她最好拿掉
因為老大才一歲,應該間隔久一點讓身體復原
可她不聽啊,說這三四年辛苦一點,以後就輕鬆了
可以做點自己想做的事,也許再出去工作,結果咧...」
她在電話那頭說了好多、哭了好久,見了我之後又說了好多、哭了好久
好多話,原該是對她姊姊說的,現在沒機會了
她辭了工作去台中,幫忙姊夫料理姊姊的後事
抱著初生的外甥女打過幾次電話給我
電話的那頭,不知事的外甥女哭了,她也哭了
電話的這頭,我也哭了


她姊姊結婚近三年,她從沒去過姊姊家
第一次去,竟然是給姊姊送終,而不是賀喜


我感受得到她的懊悔及心痛
而這份懊悔及心痛,必會持續一輩子



內在的關愛,勿以冷漠來表態


我們太會輕忽、漠視周遭的人情事物
總是等到失去了,才頓覺對方的重要,而自責、內疚


在某公司任職時,同部門裡有對夫妻
或許是整天都處在一塊,所以兩人不太對話
甚至各自來公司、各自吃午飯
有一天,太太沒來上班,先生幫太太遞了假條
口裡叨唸著:「要病就病個大的,還有住院補給可以請領
每次都請這種半天幾小時的,全勤獎金都沒了」


 有同事聽不過去,說了:
「喂,她是你老婆耶,你怎麼在咒她!
病痛又不是她願意的,體貼一點嘛!」



他竟回了:
「這就是我的體貼啊!她愛生病嘛,乾脆就病個大的,可以偷懶久一點」
幾個月後,有一天,夫妻倆都沒來
近中午時,先生才打了電話來,說要請三天假
竟然,他太太得了子宮頸癌,已經末期
兩天後他來了,鬍子沒刮,一臉憔悴
說假不請了,他要辭職,想全心 全意陪 太太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他分 明關愛 太太,卻總以冷漠來表態
直到太太的生命將完結,才把深藏的情意釋放出來,卻已嫌遲



沒有親人,一切便會變得毫無意義


唸小學的時候,我就發現了,最會遲到的同學,常是住離學校最近的
因為住得近,便少了認真、少了用心,所以就常遲到了


我們也一樣,因為親密、因為熟悉,便少了關注、少了體貼
所以就常輕忽了、漠視了


這是我們性格的劣質,也是我們情緒的慣性
我們縱容著自己,卻傷害著親人,直到後來也傷害了自己


「我」,雖然是個個體,但這個個體,可不是單憑自己打造的
更是周遭的人情事物拱托的,尤其是親人
沒有親人,沒有周遭的人情事物
「我」及「我」的一切便會變得毫無意義,甚至根本不算存在


是因為自己的情感跟周遭的情感連結、交流,才有「我」的具體存在
輕忽、漠視了這些情感,自己的情感便不完整了,甚至潰散了
「我」恐怕也就不存在了



 
~ ~ 與 您 分 享 ~ ~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對待小孩有兩個原則:一是事先的約法三章,二是事後毫不妥協。


比較亞洲父母與歐美父母對小孩的教育方式,


常發現歐美家長就比亞洲家長來得民主開放些,


她們視每一個小孩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因此會重視「尊重」與「溝通」。


但例外的是,西方家長對於小孩的社交禮儀及餐桌態度,


就有著遠比亞洲家長更嚴格的標準。


猶記得一年前,我受邀到德國友人家作客,友人有一子,


年約四歲,用餐前,


友人特別以小碟子盛一小份食物和藹的告訴小孩:


「如果沒有乖乖吃完,那他就沒有任何餐後甜點了。」


當日晚餐,美酒佳餚,大人痛快閒聊,


年幼稚子不知何時已不聲不響離開餐桌,


留下一碟只扒了幾口的殘食。


宴末,女主人端出巧克力冰淇淋,小孩一見是自己最愛的甜點,


露出機靈的目光,百般央求媽媽分一些解饞,


德國媽媽卻絲毫不為所動,只顧招呼客人。


我心中暗想,不過是個四歲的幼童,做媽媽的何必如此一板一眼,


嚴厲以對呢?過了一年,再度受邀到同一家庭作客,


小孩的改變著實令我吃驚,用餐前,媽媽依然約法三章,


只見小孩認真用畢餐盤食物,並徵詢媽媽同意,


才離開餐桌到角落玩玩具。所以當天,小孩吃到了喜愛的餐後甜點。


德國友人對我說:「對待小孩,有兩個原則,


一是事先的約法三章,二是事後毫不妥協。」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與德國鄰居 出外野餐。


百花綻放的春天,與鄰居一家人郊遊踏青,


鄰居太太準備了新鮮的麵包、乳酪、香腸當作午餐,


隨行孩子們因禁不住原野的呼喚,不顧飲食而嬉戲遊玩。


媽媽告誡小孩,用餐時間如果離去不吃,


到下午回家前,不會再有任何食物,小孩依然玩她們的。


果然開車回家途中,小孩們哭鬧著肚子餓,


德國媽媽視而不見,同行的爺爺奶奶也立場一致,並未遊說鄰人,


一個多小時的路程,竟果真不給小孩任何食物,任由其哭鬧。


事後,我與鄰居太太聊及此事:


「小孩子哭著肚子餓,你心裡不難過嗎?」


鄰居太太說:「當然也會不捨得!可是,只要想到,


如果父母自己先違背原則,那麼教育小孩就會一次比一次難。」


我又再半開玩笑問:「可是,你不怕小孩生氣,


或長大後留下心理陰影嗎?」


「不會,因為我們自己孩提時代也是如此教育,


當時也會偷偷抱怨父母,可是日漸成長便會理解父母要求。」


鄰居太太說:「其實,教養小孩並不難,難的是父母親本身,


是否可以前後立場堅定,


這對身為父母的我們也是一種『意志力』的考驗呢?」


 有太多的父母因為心軟,因為疼惜自己的孩子,


所以無法堅守自己說出的話,結果小孩就順竿而上,


越大越難教育,這種情形在我們出外到餐廳吃飯時,


到處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小孩,在我們尊重孩子的想法的同時,


是否也可以和她(他)們溝通,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堅持與原則。


或許一時之間您會覺得不忍,您會覺得孩子吵鬧感到不耐,


 但請您堅持,因為這是訓練孩子們「為自己行為後果負責」


及提昇「挫折容忍度」最好的時機。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日本那些一心一意只想讓孩子書讀的好
死命叮住孩子的功課
成績不理想
就硬要孩子去補習班
填塞一些徒增腦力負擔的東西
不管孩子是否可以接受的媽媽
日本人稱之為 "教育媽媽"


台灣也有很多這種家長
今天一位網友告訴MELODY
她的小孩現在2歲7個月, 
她很重視幼兒教育,
自從看過 "卡爾威特的教育" 和 "賞識你的孩子" 之後,
更不敢浪費他的時間.
因為不願意"天才在自己手上變成了庸才!! "
所以能教的都教.
基本的英文, 注音, 國字認字, 讀經 (三字經,唐詩,大學,論語)
生物科學及數學.
最近的瓶頸在於數學.
數量數的很好,
但不管數到幾個他一律回答3個
面對這種情形她相當心急


看到她的留言
覺得小孩跟大人的壓力都高
也許父母會覺得自己是在孩子玩耍中教育他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父母本身的心態
"希望孩子是天才"的想法
只會讓父母日後陷入"高成績等於優異"的迷思
無形中會讓孩子倍感壓力
為什麼大人只想到自己的面子問題
沒有替孩子真正的著想
我相信這位家長
是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
也希望教出另一個"愛因斯坦"
問題是這世界要這麼多天才幹嘛?
你們可以想像這世界沒有音樂
沒有藝術或人文是多麼無趣
只有數理的世界簡直是地獄


試問釋迦牟尼佛與耶穌基督是數理高手嗎?
證嚴法師 星雲法師 聖嚴法師..........
甚至林懷民都不需要數學一樣偉大呀!!
我告訴她別給自己壓力大
數學不佳不是人生大事
我的朋友們數學掛鴨蛋卻年收入150萬大有人在
也有數學博士年收不過40幾萬
念放牛班的小孩成為事業成功人士也有
智育成績不代表他日後的成功機率


教育媽媽呀~~  妳真的是管太多!!!!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孩子不是我們父母的附屬品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與行為


有時候覺得台灣的父母會管太多


MELODY個人是覺得讓他們有好的心靈發展


遠勝於重視課業成績


有的家長太重視成績


猛灌填鴨式的教育讓孩子補習一堆東西


教出死讀書卻沒有靈魂的小孩


有的孩子甚至於人格扭曲行為乖張


 


MELODY孩子的同學每天回家就上補習班


不到11點不回家搞到精神不濟


成績也不佳根本慘不忍睹


因為補習太晚導致白天無法專心上課


一直是睡大頭覺


這樣一來那會有學習效果


反觀我的孩子天天早睡早起


從不補習回家只有寫功課


我也不會刻意叫他看書


回家就是寫功課跟遊玩或是看課外書


考試前需不需要溫習看書


由他自己去憑評估


很少見他在家看書


但是他的成績一向很好


 


今天跟朋友talk


說到小孩的英文教學


他一直認為有好的學歷與英文能力才有機會找好工作


我不是很認同這種看法


因為一般人認為的好工作是薪水高職位佳


但是這世界的標準難道只有這些膚淺的認知嗎?


我告訴他我心目中的"好工作"的定義


是可以讓自己發揮所長並且樂在工作中的才是好工作


收入再高卻讓自己很不快樂也不是好工作


外文佳一定會有好機會嗎 ?


不見得吧!!!!!


我看過太多高學歷的人


在工作上還是不上不下的混日子


有的也不願放下身段只會怨天尤人


小留學生回來找不到"好工作"的人一大堆


若是以現實眼光來看


這些混不出名堂的小留學生的父母應該很後悔


因為投資報酬率太低


 


我告訴友人不是只有外文佳學歷高才能有好工作


最重要的是五寶~~~~"工作能力" "專業知識" "敬業精神" "人際關係" "高求知慾"


執著外語能力與學歷不如落實這五寶


外語能力只是輔助工具並非絕對飛黃騰達的保證書


看過太多自以為高人一等的人


連溫飽的飯碗都找不到或捧不牢


沒有這五寶再好的飯碗都捧不穩


以下的網站的文章值得閱讀


 


對不起!我錯了


http://www.hcsh.tp.edu.tw/~art17/t1017.htm


http://www.lcenter.com.tw/hope/ParentDetail.asp?no=23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時常非常的感恩老天爺對我的眷顧

因為老天爺給我兩個非常乖巧的小孩

常常會聽到有人在抱怨他們的小孩

或者是走在路上的時候常常看到年紀小的朋友

不斷的向他們的父母哭鬧著

要求父母一定要買東西給牠們

看到這種情況就覺得自己非常的幸運

因為我家的小朋友從小不會跟我哭鬧要東西

他們兩個人對物質的需求慾望並不高

有時候帶他們去百貨公司

即使是走進去玩具部門

甚至把他們放在玩具部門

也不會要求我買任何1個玩具給他們

不但是不會跟我要求要買玩具

甚至也從來不會開口跟我要1毛錢的零用錢

我的老大甚至還常常會監督我

希望我這個做媽的不要亂花錢

 

朋友們都很羨慕我的小朋友這麼乖巧懂事

我也非常感恩老天對我的眷顧

曾經有大陸的朋友問我到底怎麼教育小孩

其實說穿了只有兩個字"原則"

從小我就不斷地灌輸他們"如果吵鬧絕對要不到任何東西"

甚至在他們還沒有是非判斷力的時候就一直遵守這項原則

絕對不會作任何妥協

也嚴格要求家裏頭的長輩必須遵守這項原則

也就是說如果他們吵鬧不休不會給他們任何東西

很多父母就是太容易對自己的小孩妥協

才會讓那些孩子們無理取鬧予取予求

有時候走在路上看到別的小朋友吵鬧不休

我就會乘機給小朋友機會教育

如果他們像那些小朋友一樣無理取鬧

媽媽絕對不會答應他們任何要求

甚至還會收回屬於他們的福利

 

除此之外也不斷告訴他們"惜福"

在他們就讀幼稚園的時候就會要求他們把漂亮的教科書保存良好

每一個學期回收所有的教科書&故事書

再把這些故事書轉送給有需要的孤兒院

甚至還帶他們去看非洲衣索匹亞小孩的照片展

告訴他們在世界上還有許多衣不遮體瘦骨如柴的小孩

也常常讓他們帶著衣服以及故事書去參觀育幼院

並且要求他們要尊重育幼院的小孩

贈送任何東西給育幼院的小朋友都不能有施恩的態度

相對的還要感激這些小朋友讓他們有機會去幫助別人

不能夠岐視任何1個沒有父母的孩子

讓他們知道自己是生長在非常幸福的環境

同時也去尊重那些無法擁有這種幸福的小孩

 

到目前為止兩個孩子的表現真的讓我很滿意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

有他們的思想、行為模式

也有他們自己的人生

身為人母我只是站在輔導的立場

我並不希望自己是個獨裁者

給小朋友帶來太多的壓力

希望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過屬於自己的人生

我只是站在輔導者以及報護者的角度

陪著他們一起成長

他們是我最大的安慰

感謝老天爺!!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轉貼文章)

主講人:游乾桂地點:國語日報社

聽說人一輩子看到一個人一眼只有1/61的機率,今天能與大家見面,希望大家把緣分放在心上,我們好「有緣」,好「惜緣」

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有個黑點,我們通常都是看到那個黑點,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我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份。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缺點,大部分的家長都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你用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認為他一無可取,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曾經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人,透過對談了解他的成長歷程,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2名,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作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創造力)。

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然而記憶無法長久,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作記憶和遺忘的工作,許多的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不同。

現有科學知識在8年內許多都被新的結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1904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麻?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

曾經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

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

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歸要一句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1.每天忙得像豬,每天作牛作馬(動物)。

2.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你的偉大的貢獻只是工作嗎?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後是養病。

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並不是很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耐),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醫生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就對社會無用;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佈分子,也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他在開藥的同時,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人,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

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來這種騙術,如果把他們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許他們很質樸,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總共出了868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曹雪芹(紅樓夢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因此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

另外,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作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職業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二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二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希望孩子能夠來閱讀這兩本書,不單用眼睛。

第一本書讀自己,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考不上大學,後來是因為拉了一手好手風琴,一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30歲的時候才唸醫科,38歲畢業。老頑童劉其偉,他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他在38歲才開始畫畫,66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2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會有害處。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長久,有人提早上大學資優生,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個人12歲上哈佛大學、16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

因此,我們不要用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

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佇立不搖,我發現其中的道理隱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前,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東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用最少的力發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的東西出來?女兒就會越作越起勁。

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而是:有笑話嗎?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自己會為自己加油,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將來的時代是創意取勝的時代,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

家長必須要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是家長的責任。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1.75倍的效率。

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秘密花園」,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現台北的美,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和他們一起去織夢?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5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5元,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5元。後來老師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是5000元,於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因此,絕對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每個父母能幫助孩子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訴我這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會出不來!

我會帶孩子和我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他告訴我他讓他的(會為別人想)。

這世界原本就是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原成一個人,馬上就要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

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