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PEGGY在我家看新聞
看到有位蘇同學因同性戀而被父親下藥
甚至送到精神病院50幾天
我問PEGGY:如果妳的孩子是同性戀妳會如何?
PEGGY說:我不會反對呀!! 只要孩子是快樂的又何妨!!! 他不作姦犯科就好啊!!!!
不愧是我的好友跟我的想法一致
MELODY告訴PEGGY:是啊!! 只要今天孩子認為愛男性是會讓他快樂的事
我絕對不會反對,幹嘛為了抑制他而讓親子關係破裂,甚至因為我的反對而反抗我
我才不要讓我的孩子因此恨我一輩子


也許有人認為同性戀不符合道德規範
請問,異性戀者一定符合道德規範嗎?
許多異性戀者還是會亂搞性關係
外遇、換妻遊戲、甚至於亂搞3P或者是多P的性遊戲
難道這些人就符合道德規範嗎?
世俗的人最愛用膚淺的眼光去看一切的事物
在現代這個社會如果還認為同性戀不符合道德規範
就未免太過於食古不化
也許有人又想跳出來反駁


同性戀會妨礙人類的傳承 ?
這頂大帽子更扣的莫名其妙
全世界的同性戀者也只不過是那麼一小撮人
跟人類的傳承有什麼非常直接的關係嗎?
再說東方人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
我個人認為根本就是莫名其妙
如果生育小孩卻沒有辦法好好的撫育教養
其實生一大堆小孩也只不過是徒增國家以及社會的負擔
我才不願意為了這種小孩多交1分納稅錢
看看現代失敗的父母一大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真的那麼重要迫切嗎?


在這方面我媽媽就顯得非常的開通
年紀已經70幾歲的媽媽
都不擔心我的妹妹或者弟弟生不出小孩
因為只要他們過的生活愉快幸福
又何必因為他們沒有生育而給他們壓力



同性戀骯髒嗎?
那些亂搞性關係的異性戀就不會骯髒嗎?
同性戀的存在會妨礙人類的傳承
異性戀但是卻不肯生育的人又該怎麼說
不要用不同的標準去看待同性戀跟異性戀
也不要老用父母的那種自以為是的腦袋
去套用在自己小孩的身上


我這篇文章1發表
相信泛道德者又會手癢癢
準備一大堆宗教規範
來扣在同性戀者的身上
說實在的我個人非常討厭這種動輒濫用宗教的手法
如果說同性戀者需要以宗教的道德規範來約束
那麼那些稿亂七八糟性關係的異性戀者又該如何約束


世人最愛搞1件事兩套標準
有誰敢捫心自問自己是非常神聖的
MELODY自覺身處這個時代骯髒得不得了
如果你"YES"說不出口
那麼一切的批判都很虛假


相信有人會認為我的想法太過於驚世駭俗
其實我只是尊重人性
"人性"是很微妙的存在
但是太多人忽略了他人的人性以及人格特質
這種現象最常發生在親子之間



有位朋友今天告訴我
一粒沙一個世界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天堂
父母的世界不見得是孩子的天堂
希望為人父母者別讓孩子當你們的附屬品啊!!!!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我的小兒子的小學老師

寄給我一篇文章

提到小孩的日常教育

我立刻想到之前有朋友也在這裡提過

如何解決孩子為買玩具哭鬧不休的問題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有需要的人參考



建立延緩報償的習慣



我的孩子念幼稚園時,禮拜六、禮拜天,偶爾會帶孩子逛百貨公司,順便買些東西,逛逛書店。
出發前我會跟孩子說: 「明天我們去逛百貨公司,你們想不想去?」「想去!」
我說:「去的時候,當然會帶你們到玩具部,但是如果你們不講理,到時候在那個地方耍賴,那麼你最好不要去,能夠約束自己的人才去。」
他們說:「我們要跟你一起去。」
「好極了,那就必須講好,爸爸和媽媽都是上班族,一共只有這些錢,不能超支,所以我們出去時先買吃的、穿的、用的和文具,這是用錢的優先順序,對不對?」
「對!」
「再來就是買你們的玩具。」


「對!」
我又說:「如果有剩錢,一定會去買玩具,我們儘可能多留一點錢,不會疏忽玩具的。如果最後我們的錢買不起玩具,那就要衡量我們剩下的經費來買,這樣贊不贊成?」
他們齊聲說:「贊成!」
第二天就高高興興、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出發前我還會先徵詢:「如果想省一點、多留一錢買玩具,我們就不搭計程車,坐公車去。」
孩子想一想說:「坐公車、坐公車。」
節省的精神就出來了。
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高高興興的在街上散步,到了百貨公司,東西都買好了,就一起到玩具部去。
快到玩具部之前,我總是會蹲下來提醒他們,別忘了我們現在只有這些錢了,如果你要買玩具超過我們的預算,我們就可以把錢省下來,下次來時再積兩次結餘的錢來買。
他們就問:「老爸,那你一共還有多少錢?」
我就說:「你看看,就這麼多。」
這樣一來,他們很快就學會算術了。
一進去,他們看完後說:「老爸,我要買搖控汽車,那一部車子我最喜歡。」



我問:「好啊,可是我們今天的錢夠不夠?」
「不夠。」
「那怎麼辦?我出一個點子好不好?」
「好。」
「那我們就盡情的把所有的玩具,看個過癮再回家。我們今天就不買玩具了,下一次我們儘量剩錢來買那個玩具,可能要分兩次或三次的結餘,才有辦法買,這樣好不好?」
他說:「好!」
於是我們專心的欣賞玩具。
看完後再問他們:「買不買?」
他們說:「不買。」
我覺得不好意思,就說:「那個小老鼠一隻才五塊錢,我們買一隻好不好?」
他們說:「好吧,也好。」
就各買一隻玩具小老鼠。到了百貨公司門口,我說:「你們表現得太好了,我們到地下室買根棒棒糖鼓勵自己。」
就一人拿了一根棒棒糖,高高興興、浩浩蕩蕩的準備回家。


「現在是搭計程車好呢?還是坐公車好?」
他們說: 「坐公車好。老爸,這個錢要省下來,是要買那個玩具的哦!」
小孩子從這樣的活動裡學會了如何累積、如何節省,甚至學會了一種很重要的習慣─延緩報償的習慣,不會非要不可。
一個人如果看上了一樣樣東西就非要不可,那是一種很大性格缺憾,台灣話叫「破格」,是很不好的。
我們要慢慢的從生活當中,去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習慣,他就學會負責,知道自己該負起什麼樣的責任。
隔了一段時間,孩子都長大了,不願跟我們一起去百貨公司。
有次我和太太去逛百貨公司,兩個人逛呀逛的就到了玩具部,我看到了驚心動魄的一幕。
有個媽媽抬高聲音說:「上個禮拜才買,這個禮拜又要買。」
儼然在告訴大家,我的孩子不講理,我不給他買原因是上個禮拜才買過,不是不買給他。
我覺得這個媽媽有點心虛,不給孩子買玩具有什麼好丟臉的?
不買就是不買,要講清楚,可是她的方式有點走樣,這個孩子又非要不可,她就拖著他走,那個孩子兩隻腳蹬著不走,她就啪啪兩下好響亮、好清脆的耳光,孩子哇的哭了起來,她拖著他慢慢消失在人群中。

我看到那一幕,感覺到很多父母,不了解怎麼帶孩子,所以我一直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知道怎麼把孩子帶好,建立一個讓每個孩子都有信心,能夠在生活上適應得很好的社會。


摘錄自【親子共成長】遠流出版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蕭邦之夜--音樂晚餐


周六的夜Melody走在青田街略暗的小巷子,尋找「青春之泉」的蹤影,因為MELODY要去參加那裡舉行的音樂會,原本找不到同好一起去,最後說動一名同事,才不致於讓Melody孤單聆聽音樂,乍看到那家小巧的餐廳時,說實在的原本我的期望並不高,因為這是一家素食餐廳所舉辦的晚餐音樂會,在此之前我也曾經參加過類似的音樂會,但是音樂水準只是普通而已,例如台北松江路93巷的「93巷人文空間」每個星期3跟星期5晚上都會有鋼琴演奏會&薩克斯風的表演,但是覺得表演的水準也只不過是中上而已,有的餐廳或Hotel的表演又太通俗而匠氣,水準並不高,所以心中對於這家素食餐飲能有多高的水準,其實是相當存疑的。


當優美的琴聲在浪漫燈光下流瀉,全身的細胞都在告訴我,今晚跟音樂會有一場美麗的邂逅,沒有想到這次的音樂水準會怎麼高,表演者是劉美貞小姐,她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也曾經在國外留學,在歐洲許多國冢表演過,這次所表演的曲目完全都是以蕭邦的音樂為主的古典音樂,修長的指彈奏優雅動人的琴音,在圓舞曲的旋律中恍如置身於典雅的18世紀舞會中,小品而溫馨讓人如癡如醉聽得非常過癮。


晚餐是西式的套餐,菜色的搭配非常的高雅好像法國餐,如果不是事先已經知道它是素食餐廳,我想很多人會搞不清楚,因為整個菜色看起來很高檔,一整晚不但是晚餐好吃(我個人覺得算中上),音樂會的水準也非常的高,一般有鋼琴演奏的餐廳通常所演奏的曲目都是比較通俗的流行音樂,很少有像怎麼高檔的表演,就好像是在國家音樂廳欣賞1場有水準的音樂會一樣,跟我一起去的同事說真的是值回票價,我也如此認為,這是很美的一場音樂饗宴。


Melody喜歡這種音樂會,整體的氣氛是非常的溫馨而且又典雅,就好像以前17或18世紀的歐洲貴族,晚餐後在沙龍裏聽鋼琴表演的氣氛,1首首典雅的鋼琴小品,在行雲流水的指法中,美妙的樂符飄揚於溫馨的空氣中,真的令人很陶醉,這家餐廳的名字叫做青春之泉,在台北市青田街12巷23號,餐點低糖少鹽口味很凊淡,是以健康食為導向,份量適中但是大胃王會覺得有些不夠吧,只是口味偏重者會不習慣,法式套餐的風格,店裏的空間並不大,只有40個座位但是整體的氣氛卻是小巧而且溫馨,如果你有空一定要找機會去看看,只是不知下次何時再辦這種演奏會。


這裏的演出水準有一定的水平,絕對不是一般的濫竽充數,這家餐廳會不定時的找一些國內外知名的音樂家,在餐廳裏面進行小型的表演,他的餐點都是西式餐點,而且是套餐 ,也就是法式料理的吃法,不過憑良心講要辦這樣子小型的表演成本很 ,所以他餐點也不便宜, 通常有這類表演的時候價位都是統一的價格 ,而且餐點也只有統一的餐點可以享用, 也就是說他會供應所有的人相同的套餐,口感我覺得是中上 可能整個調味上面比較清淡, 如果你是習慣重口味的朋友, 可能會覺得口味太淡了一些, 不過如果你是純粹以欣賞角度來觀賞音樂會 ,也許你會覺得還不錯, 這裡的音樂會並不是常態的演出,如果想聽音樂會最好是先check再去,有音樂會時的餐飲是統一菜單,價格有比平日的套餐貴一些。 






發表日期: 2003/10/8 下午 01:03:02

補記


演奏家:劉美貞

畢業於省立台北師範學院音樂科,之後前往奧地利Salzburg 莫札特國際音樂營進修,事師俄籍師塔蒂娜,尼可拉耶娃,及德籍大師迪特,柴希令。她曾在德國、奧地利、比利時、荷蘭、美國、以色列、西班牙、瑞士等國演出。

經歷:曾任台灣大學表演藝術客席教授。雷席地斯基音樂協會副主席。電台、電視古典音樂會製作主持主講。

國際音樂營英、德語翻譯。目前從事專業鋼琴演奏、瑜珈、、舞蹈教學等工作。

曲目:夜曲、馬祖卡、敘事曲、光輝大波蘭舞曲、幻想即興曲

地點:青春之泉(青田街12巷23號,由和平東路1段141巷進入,派出所旁)

電話:(02)23584210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06國慶煙火(3)


 


活動日期:2006年10月10日時19至20時假本市3號水門外淡水河水域施放


拍攝地點 : 我家大樓的屋頂


照片太多所以MELODY分3個文章發表





 




 




 




 




 




 




 




 




 




 




 




 




 




 




 




 




 




 




 


這張的構圖我喜歡!!


 




 




 




 




 




照片太多所有有部份是在另一篇文章


要觀賞其他的照片請按下下方的enter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2006國慶煙火(2)


 


活動日期:2006年10月10日時19至20時假本市3號水門外淡水河水域施放


拍攝地點:我家大樓的屋頂


照片太多所以MELODY分2個文章發表



又整理一些煙火的照片分享各位喔!!








 




 




 




 




 




 




 



 


浴火鳳凰般的煙火


 




 






 




 




 





 




 




 




 




 




 





 




 




 


 


照片太多所有有部份是在另一篇文章


要觀賞其他的照片請按下下方的enter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MELODY你要不要參加我們的讀書會」


「讀書會!?姐姐,什麼性質的讀書會?」


「每個星期2、4晚上我們會跟日本籍的老師一起討論一些雜學


內容涵蓋日本的政治、經濟、歷史、地理、人文、藝術


有興趣的話你也可以一起加入我們的讀書會,多認識一些朋友也不錯啊!」


「姊姊,好哇!我也跟你一起去看看。」


「那麼下星期2我會打電話通知你」


「謝謝姊姊!!」


2月6日下午從故宮博物院回家的途中,同學的姊姊打電話給我


提醒當天的晚上7點有讀書會的課程


說實在的我真的忘得一乾二淨,因為最近腦袋裏面都是故宮博物院


還好姐姐打電話來通知我,MELODY抱著玩耍的心情真的去參加讀書會


其實當初會答應是因為姐姐告訴我,在這裏參加讀書會可以喝咖啡、烏龍茶、綠茶


而且還是無限量供應,讓我聯想到氣氛優雅的咖啡廳


MELODY一向非常喜歡這種悠閒的氣氛,所以沒兩3下就答應


所以我是抱著喝咖啡玩耍的心情來上課


也許是因為心情上沒有壓力,所以上起課來如魚得水開心的不得了


3個小時的課程一點也不枯燥,MELODY真的玩得很開心!!


你們沒有看錯我的確是"玩"的很開心


後來我才知道來這裏參加讀書會的同學


有很多其實是為了要考日本所主辦的的口譯考試


與其說是讀書會其實是相當高階段的日本通識進修班


所有參加的同學日文的水平都很高,一般的日文補習班根本沒有這種高水準的程度


所以MELODY身處於這些高水平的同學當中簡直是興奮得不得了


在台灣要找到這麼高水平的日語學習相當困難


今天是我的第2次參加這個學習會,覺得相當的興奮就好像挖到寶!


人生就是不斷的學習,很感謝同學的姐姐給我這麼好的學習資訊


今年我會定為"自我學習年"


學習可以帶來人生許多不一樣的樂趣,MELODY樂在學習中!!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最近故宮博物院正在展出北宋的書畫、宋版圖書、汝窯

有許多以前不輕易展出的珍貴文物,

都在這次的展覽當中呈現出來

是故宮博物院成立80年以來最大也是最珍貴的一次展覽

希望各位千萬不要錯過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

一輩子也許就只有這麼一次的機會

可以看到這麼多的文化瑰寶

有些珍貴的文物在以往根本不可能同時展出

甚至連我這個已經去過故宮博物院上千次的人都是第一次見過

許多外國人還特地遠從國外來台灣參觀

看到這些外國人對故宮博物院文物的推崇

實在令人感到欣慰與驕傲

台灣能夠擁有這麼多文化瑰寶真的應該多加珍惜

希望各位千萬不要錯過!!!!



MELODY一連3天從早上的9點多一直到下午的5點

都是在故宮博物院欣賞北宋大觀書畫展的作品

光是那些書畫展的作品就讓我看一整天還看不完

尤其是一想到今天就撤換掉的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

就覺得看都看不過癮!!

雖然前天帶了望眼鏡但是真的效果還是不夠好

希望各位能夠推薦好1點的觀賞畫作所用的望遠鏡

我已經換過好幾款望遠鏡但是效果都不滿意

千萬不要介紹我用什麼高倍速的望遠鏡

因為這些東西根本沒有辦法拿來看圖片效果很差

今天開始故宮博物院撤換掉一部分的書畫

開始有另外1批新的文物(書畫)展覽

 

所以我又開始去故宮博物院泡一整天

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展覽

MELODY今天主要是看B檔的書畫

有朋友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不是在介紹大英博物館的文物展

這項展覽其實台灣的新聞媒體已經炒作得很厲害

我想大概很少人不曉得這項展覽,但是台灣人很多都有外國月亮圓的想法

其實這次的故宮博物院的北宋書畫展真的是精彩!!

而且也許終其一生再也看不到這樣精彩的展出!!!!

大英博物館的文物雖然值得欣賞

也千萬不要錯過我們自己國家的重要展覽

這次故宮博物院的北宋的書畫、宋版圖書、汝窯展

應該以后再也不可能有這樣子的規模展出

真的非常不希望各位朋友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展覽

故宮博物院的網站

http://www.npm.gov.tw/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提升30%幸福感的人生戰略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週刊

 

作者:吳修辰  

 

中產階級收入減少,就一定痛苦嗎?從台北、台東到宜蘭,3個家庭的故事,他們突破中產階級意識枷鎖,活出自己的新人生。

 

《M! 型社會》正悄悄的從日本,跨海蔓延到台灣。對「中產階級」來說,收入減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瞭解這是外在結構的改變,而一直活在中產階級的陰影裡。

 

大前研一指出,「大多數人會覺得不寬裕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我認為這個原因就是,大多數人用錢的方式仍被『中產社會意識』拖著走,而未思考應配合自己的收入改變生活形態,因而將錢花在『不是刀口』的事物上。」

 

此刻的台灣,有人聞到這股氣氛,從城市到鄉村,拋開傳統的中產階級社會意識,重建自己的人生戰略,興起「花小錢過快樂生活」的新運動,不再是為銀行存摺考量,而是加碼自己的人生存摺。

 

 

戰略一:忠於自我 過去,拋不開主流價值,不敢圓夢

 

雪山隧道通車了,從台北開車到宜蘭頭城,只要四十分鐘。

 

這條路開通之後,不僅造福了宜蘭的觀光業,也讓在光華雜誌工作二十年的主編蔡文婷與先生,決定在今年八月底辭去工作,舉家遷往宜蘭。為了孩子的教育,他們特地趕在開學之前,帶著兩個兒子到宜蘭公辦森林小學「人文小學」唸書。

 

過去,他們夫妻的月收入超過十四萬元,是台北市的標準中產階級家庭。但為了讓孩子就讀明星國小,他們住在高消費的信義區,每個月生活支出,包括孩子補習費、房租、生活費等等,一個月最基本開銷十二萬元。

 

身為職業婦女的蔡文婷,每天一邊作飯一邊帶孩子,常常手上拿著菜刀的時候,跟著孩子對吼、吵架。「每天就像過著在熱鍋上燒的生活,」她說,自己也很不願意吼小孩,但工作上的壓力會不知不覺的移轉在小孩身上。

 

她也曾經想過,請外傭來帶小孩,就可以省掉這些繁瑣的事務。「但只要想到兒子成長的黃金時間如此寶貴,我竟把小孩留給外傭,自己在外賺錢,這有什麼意義?」蔡文婷問自己,小孩的成長與價值觀的培養,是無價之寶,再多的金錢也無法取代。

 

 一年前,蔡文婷與先生到宜蘭參觀人文小學,但為了經濟與社會的理由,遲遲不敢下決定。雪山隧道開通,加上自己寫了一篇宜蘭森林小學報導,再度觸動她對孩子教育的決心。

 

就這樣,在宜蘭頭城,他們租了一棟四層樓的透天厝,每月房租只要一萬三千元,比台北公寓便宜七千元。到了這裡,除了第一個月的搬家費用、添購家庭設備花了近二十萬外,蔡文婷估計,一家四口在宜蘭生活費已經降到五萬元,僅為以前的四成。

 

現在,兒子開始撒嬌,工作變自主

 

在收入方面,她們在宜蘭成立「A+工作室」,專接刊物設計、專業攝影與文字撰稿的外包案件,前兩個月下來,每月收入也有十萬元。也就是說,過去,他們在台北的淨收入僅兩萬元,但現在,每月淨收入不但沒有減少,還增加到五萬元。

 

他們不但為自己的銀行存摺加入更多數字,更無法以金錢計算的是,孩子出現了令人欣慰的改變。

 

過去,大兒子在台北上學時,為了功課神經緊繃,不喜歡與父母親近,往往要為他念一小時的故事書,才會跟父母靠近一點。但到了宜蘭森林小學一個月後,「現在哥哥反而比弟弟更黏人,更愛對父母撒嬌,還會帶小朋友回家玩。」蔡文婷興奮的說,這是大兒子過去從沒有的行為。

 

她坦承,「為了小孩教育搬到宜蘭,其實只是我們拋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藉口。」過去,她跟先生早就想過,有一天要找一塊地方,開工作室,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卻一直卡在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刻板印象下,不敢踏出這一步。蔡文婷夫婦,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勇於突破傳統中產階級意識,出現意想不到的收穫。也為自己的人生存摺,存入孩子的未來與更多自我實現的滿足感。

 

 

 

戰略二:降低物慾 過去,年薪兩百萬,九點才能下班

 

每天晚上十點,家住台北永和的蔡淑芬就會拿出紅色收支簿,計算她今天花了多少錢。她在兩年前開始記帳,不知不覺,這已經成了她的習慣。

 

在職場工作超過十五年,過去,蔡淑芬從不記帳,因為一年前,她還是個年收入超過兩百萬元的昇陽電腦公關經理,出門招手坐計程車,每日一杯九十元星巴克。

 

但現在,她的年收入打七折,每日改坐公車,改喝7-Eleven的三十四元咖啡,幸福指數卻從三○%提升至八○%,比以前更快樂。

 

蔡淑芬,是台灣白領的縮影之一。

 

過去,她的薪水雖高,卻不快樂,每天九點才下班的工作,缺乏生活品質,眼看外商逐漸撤離台灣,未來陞遷機率不高,工作瓶頸浮現。「我該繼續同樣的工作?換一家公司?還是到中國發展?或者,轉換新的工作模式?」

 

有一天,她拿出一張白紙,用負面刪去法一一列出工作上的「負面感覺」,她告訴自己,高薪高壓的生活不再是她的人生選項。因此,她曾有機會轉換工作,享有同樣高薪,但最後,蔡淑芬將這份到手的高薪工作往外推,因為,未來恐怕得天天工作到「十一點」。

 

人生做出選擇,收入可能會銳減,在支出方面也要同步降低。兩年前的一個晚上,她拾起過去從沒用過的收支簿,精打細算了起來。她驚訝的發現,即使不計算食、衣、行等生活費用,家裡五口人每月的基本支出竟然超過七萬元,主要是三個孩子的教育費、房貸。

 

若再加上搭計程車上下班、星巴克、保養品與衣服等,他們全家人每月總支出超過十二萬元。也就是說,即使她與先生月收入超過二十二萬元,但扣掉支出,淨收益為十萬元。

 

現在,年薪打七折,六點半去接小孩

 

重新檢討後,蔡淑芬逐步改變自己的作息與生活方式。她改坐公車,光是交通費,一個月就省下三千八百元;改喝7-Eleven咖啡,每個月省下一千一百二十元;保養品、衣服只在打折時才買,光是改變消費習慣,這四項開支,每月就可省下二萬四千元。

 

做好一年的精算與心理準備後,去年,她正式離開外商的高薪生涯,加入朋友開設的精緻公關公司擔任總經理。雖然薪水打了七折,她卻更快樂了。跳脫過去的工作模式,她現在發揮自己的公關專業,與更多不同企業合作,也可以掌控自己的時間,去上瑜珈課程,更可以每天下午六點半接小孩放學。

 

現在,蔡淑芬精算家庭收支表後發現,過去擔任外商經理人時,一個月的淨收入(收入減掉支出)為十萬,現在雖然只有八萬的淨收入,一來一往之間每個月可儲蓄金額少兩萬元,但現在的幸福感,卻是再多的兩萬元,也買不到的!

 

 

 

戰略三:維繫親情 過去,當科技新貴,壓力影響家庭

 

台東鹿野,位在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中間,在鹿鳴溪與卑南溪沖積而成的階梯式平原上,一百坪大的三層樓透天厝座落在龍田村,裡頭住的是林義隆一家人。

 

林義隆,四十一歲,來自竹科,他三十八歲就當上中強光電研發部協理,是中光電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協理級主管。當時,他的電腦除了裝滿研發電漿電視的資料,還有一個計算退休金的Excel檔案。

 

他就像竹科典型的科技新貴,每天都在計算,自己沒日沒夜努力打拚,距離足夠退休金的日子有多遠。但是兩年前的十二月底,他在還沒存夠自己設定的一千五百萬元退休金之前,就決定離開中光電,帶著兩個小孩,來台東尋找新的人生。

 

 「我過去的人生是一路快跑,下班時間從九點,到十點,再到十一點。在公司面對的是研發實驗室,回到家面對的是關了燈的客廳。失去了家人與孩子,再大的報酬,又有什麼意義?」林義隆在自己的部落格上這樣寫著。

 

!

當時,他在中光電帶領近三十人的電漿電視團隊,但後來電漿電視生產線因前景不佳而被裁撤,科技泡沫化之後,整個竹科電子業陷入成長瓶頸。林義隆感受到竹科新貴的光環已不再,取而代之的只剩下高壓的生活,而且也看不到未來。

 

現在,月薪少七成,親子時間充實

 

有一次週末,他因為工作壓力,心情不佳打了大女兒,結果大女兒賭氣一星期不上學,讓林義隆驚覺,他已經把工作的無形壓力帶到家庭生活。於是,他與曾在花旗銀行工作的太太幾經商量,決定搬到台東,重新尋找新生活。

 

剛開始,他找了一份工作,幫當地的民宿老闆打工,月薪從過去的二十萬元(不包含股票)暴跌至三萬六千元。月收入遽降,偶爾又碰到一些「奧客」,他心裡難免犯嘀咕:「好歹我過去也是竹科高階主管,為何要來這裡受氣?」一年多後,他慢慢熟悉當地環境,辭去民宿工作,八月份買了一塊七分大的農田,種了二百四十株水晶楊桃,成立「夏耘自然生活農莊」,每天,夫婦倆拿著農具下田。

 

從科技新貴變成菜鳥農夫,雖然目前經驗值不夠豐富,收入尚不穩定。但他計算著,一旦技術熟練後,這二百四十株水晶楊桃,一年最多產一萬五千斤至兩萬斤楊桃,以一斤約六十元計算,一年可以賣到一百二十萬元,算算每個月可以有十萬元收入。同時,林家的花費也由過去的每月八萬元,大幅減少到三萬元。

 

也就是說,過去林家的淨收入高達十二萬,現在,雖然收支僅勉強打平,但未來,淨收入有可能提高至七萬元。兩者差距雖有五萬元,但這五萬元,卻可換得他跟子女每日多相處三小時的時光,更讓他天天活在他最嚮往的大自然裡,不用再拘泥於傳統社會價值觀,而是真正追求屬於他自己的人生觀。

 

從台北、台東到宜蘭,台灣各個角落,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改革自己的意識,重建自己的人生戰略。」他們努力在M型社會,活出新價值。

 

 

 

續航能量:少賺少花,卻找回幸福

 

金錢,只能存在銀行,無法寫在人生存摺上。在人生存摺裡最重要的兩項收入:生活價值觀與孩子教育,往往是傳統中產階級觀念最忽略的一環。在這三個故事中,自我價值觀的滿足,可以擊敗有形的金錢收入;尤其孩子價值觀的塑造,不僅無法估計價值,孩子未來成就所創造的有形與無形收入,無疑是報酬率最高的一項投資。

 

然而,這個改變,並不如想像中容易。要跳脫世俗觀點,找出新生活模式,中間路途不免有所顛簸,甚至比繼續過原來的生活更辛苦,但隱藏在幸福的背後,關鍵是家人的支援。

 

林義隆敢於放棄高薪,因為他有太太與家人的無限支援。例如,今年水晶楊桃第一次收成,林義隆的楊桃受到颱風的影響,只賣了七百元。現在他們在台東的生活,收支才勉強打平。林太太說,「他好擔心養不活我們哦!但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快樂得不得了。」每天,她親手挖自己種的地瓜,帶回家煮飯,兩個孩子,天天走路回家。

 

又如蔡文婷夫婦,剛到宜蘭兩個月,不免還在鄉村與城市間遊走,調整生活節奏。每到假日,一家四口還會開著車,越過雪山隧道,從頭城來到繁華的台北信義計畫區,帶孩子嘗嘗過去常吃的都市美食。蔡文婷說,她們也是在嘗試階段,頭兩個月雖有好收入,但未來會如何,誰也不敢保證。「但至少,這是第一步,也是一定要踏出去的一步」。

 

 至於蔡淑芬,她當初要改變工作型態時,先生也曾擔心收入減少,會對家庭造成影響,尤其城市的花費降幅有限。但經過一年的試行調整,她們確定支出是可以有效降低後,她才做出改變。

 

「收入減少怎麼辦?」過去,許多人不願面對這個問題,只是一味的希望藉由努力提高收入。但M型社會來臨,個人對於收入的掌控能力逐步下降,以上三個家庭的故事,讓我們發現,錢包縮水,不見得幸福會縮水,他們的幸福感至少都比以前大幅提升三○%以上。

 

他們的原則只有三個:重新檢視無謂的支出好好經營管理自己的生活形態拋除中產階級的偏見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的確是樂在工作,把握當下,這樣真的好像很快樂!









(附圖)他用著幽默輕鬆的方式,正在介紹一條鮭魚給3歲的Jasmine(April29,2002)




『西雅圖有個很特殊的魚市場叫做Parkplace?Market
他們特殊的賣魚及批發處理魚貨的方式,曾被無數的電視台報導過,
也使之成為遊客如織的觀光點。

不同於一般魚市場埋頭苦幹的沈默與沈重,
這個西雅圖魚市的魚商,創造了一種像遊戲般的工作方式,
不但娛樂自己,也娛樂客人。



 
有不少無力於提昇工作士氣的主管,還跑到這裡來找魚販,
問他們:「為什麼一整天在這個充滿魚腥味的地方做苦工,你們竟然可以這麼快樂?」
魚販們也已經習慣幫這些上班族當心理諮詢師。





魚販們還會邀請顧客參加「接魚」遊戲。
即使怕魚腥味的人,都很容易在熱情的掌聲中一試再試,意猶未盡。
每個愁眉不展的人,進了這個魚市場,很少不笑逐顏開的離開,
手中提滿了情不自禁買下的魚貨,心裡也似乎都會悟到一點哲理。



這個哲理就是:如魚得水的氣氛,要靠自己創造。

即使工作本身無從選擇,並不是你理想中的謀生之道,你也總可以選擇做事的方式。
或許,讓工作變成一種遊戲,你會開始熱愛它。
工作的尊嚴和人的自尊一樣,只能在笑聲中尋獲。




據說這個魚市場,本來也是個死氣沈沈的地方,
魚販們覺得與其每天抱怨沈重的工作,不如改變工作的品質。
於是一個創意接著一個創意,一串笑聲接著另一串笑聲,
他們成為魚市場中的「美國奇蹟」。
副作用,當然有,就是財源滾滾。
誰能抗拒「買魚送快樂」的吸引力?



有人把這個魚市場的故事拍成一卷成功學的錄影教學帶,推出後廣受各大企業歡迎。

魚販們唱的一首歌,說出了他們的先知先覺:
過去已成歷史,未來難以預知。
今天是個禮物,而今天就是此時此地,能使我們感覺如魚得水的快活因素,
不是環境,而是態度





......
 




........
 




.................
 





重點是:賣魚的很帥~~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走出孤島:和家族、朋友、鄰居、學校合力教養─陪孩子長大的四種現代部落

 文/陳雅玲

現代人忙於事業,會努力經營事業人脈;但是,孤島化的台灣社會,更需要建構家庭人脈,共同陪伴孩子成長。四種方法,教你打造屬於你的「新部落」。

海明威小說《戰地鐘聲》中,有一句引自John Donne詩作的名言:「沒有人是一座孤島」(No One Is An Island);然而,現在台灣不但許多人像孤島,連家庭都已經孤島化。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民國九十一年與九十二年「社會發展趨勢調查」中的「家庭生活」與「社會參與」來看,台灣家庭結構逐漸單薄。已婚家庭中,與夫方父母同住的,占二一‧七%,與妻方父母同住的,只有一‧四%,沒有與任何一方父母同住的,高達七六‧九%。家庭平均人口數,也降為三‧八七人。

家庭與鄰里的關係也日益淡薄。與八十八年相較,與鄰居往來密切及非常密切的人減少了五%。依地區來看,鄰里關係最密切的為東部,最疏離的是北部;年紀越輕、居住公寓大樓、教育程度越高者,與鄰居往來越顯疏離。更值得重視的是,國人對鄰居及社區公共事務,經常提供義務協助者,都只有五%;從來沒有對鄰居提供幫助的,則高達六成以上,比四年前增加七‧五個百分點。

至於代表現代人際關係的社團生活,國人參與度竟然也呈下降趨勢。根據主計處調查,有超過七成五的國人,這一年從未參與任何社團活動,比民國八十八年的參與率大幅降低了七‧五個百分點。

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就深深感受到台灣家庭的孤島化。他說,有一次替一對在美國認識的年輕人證婚,小兩口回台灣辦婚事時,才知道他們就住在同一棟公寓,卻連彼此的父母親也互不認識。

明泰科技總經理汪德溥妻子冷冬梅,也曾深受孤島之苦。

她記得在女兒小時候,有一天有事耽擱,又沒有鄰居可拜託,趕到幼稚園時晚了五分鐘,路隊已經離開了。她忙往回家的路上跑,沒看到女兒;趕緊再回學校,還是找不到人。「我腿都軟了,幾乎要趴在地上。」原來女兒跟錯路隊,等發現不對時,找了一個路人帶她回學校,看到媽媽才「哇」一聲哭出來。冷冬梅從此經常作惡夢,夢到孩子又不見了。

「現在大家居住在都市叢林,誰也不敢把鑰匙交給鄰居,這就是都市生活。」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楊文山無奈指出,連現代人流行的運動,像是慢跑、有氧運動、瑜珈,都是一個人做的。

「過去中國人親族之間的連結很強,現在是『隨人顧性命』,資源無法相互流通,情緒無法紓解,問題比過去嚴重。」台北市社會局長薛承泰說。

「現代人對人與人近距離的接觸有恐懼。」晚晴婦女協會總幹事許文青分析表示,在虛擬的網路,當你說出不幸遭遇,好多人同情你,轉貼一大堆文章給你,「這些都無濟於事。」她指出,這時,需要一雙拉你出去的手,陪你到外面走走,好好吃頓飯。「那才是改變的開始。然而現代人對朋友、鄰居的支持、陪伴都不夠。」

台灣家暴、兒虐事件頻傳。研究顯示,鄰里關係好的話,家暴就會減少。更積極來看,「學校之外的生活教育,光靠父母是不夠的。現代社區若不能趕緊取代往昔的鄰里作用,就很難達到完善的教養。」資深社區工作者陳來紅說。

在現代疏離社會,可能為孩子打造教養的理想部落嗎?

現代部落一:家族 吳齊殷的大姊幫忙四兄弟照顧小孩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齊殷覺得,要恢復農業社會的鄰里關係,非常困難。「傳統農業社會有空間、時間,家門是開放的,鄰居可以隨時闖進來聊天。」他認為,現在不但居住形態改變,我們身處的系統也不斷重新評估你的績效。要維持既有的社經地位,只好拚命投注時間心力,無法鬼混。「就算偶爾有時間,也沒有那個心情。」

然而身為社會學者,他深刻體認到現代家庭的脆弱性。「只要是家庭,都可能碰到family crisis。你的外部資源,平常就要布建,無法渾然天成,在那等你。」

他自己就很重視家族之間的聯繫。他有個一直未婚的大姊,四兄弟都承認她在家族中「共主」的地位,一言九鼎,沒有人敢不聽。「老姊要我帶她去買菜,二話不說,我就去開車。這是生活中重要的價值。」

吳齊殷解釋,大姊把全副心力放在家族裡,不但負責照顧父母,家族第三代七個孩子,從衣服到文具、書籍,也都是她一手打點,「她比我們還了解孩子成長各階段的需求。」

吳齊殷和太太學術工作都忙,沒地方「託孤」時,向來是老姊自動伸出援手。孩子漸漸大了,他會告訴孩子,「你們都是大姑姑帶大的,她老了以後,你們也要照顧她。」

吳齊殷把家族當成重要價值去維繫。「但不能把它工具化,」他提醒,「這有一個弔詭,無法用資本主義的投資報酬來計算;否則,別人也會理性計算。」他認為,他的例子不見得大家都能仿效,因為需要很多條件配合,但至少這是一個可能性。「新部落」不一定要很大,有時,兩家人就可以組成一個相依為命的部落。

現代部落二:朋友 顏薰齡和好友「易子而教」


金石堂老闆娘顏薰齡,與亞都飯店總裁嚴長壽的妻子陳育虹,年輕時是西北航空同事。她們各自結婚生子後,因為孩子教育與先生投資的關係,又在溫哥華重聚。本來就氣味相投,這下子更是經常聚餐、一起外出活動。陳育虹兩個孩子,最喜歡到有五個孩子的顏薰齡家湊熱鬧。

顏薰齡小女兒出生,陳育虹自然當了乾媽,怕孩子中文不好,兩家一起請了一位北京大學中文系的老師當家教。孩子不想學中文,想盡辦法一起整老師,兩個媽媽就打躬作揖,說盡好話把老師留下。

孩子漸漸長大獨立後,顏薰齡和陳育虹分別回到台灣定居。有一陣子,顏薰齡和小女兒為了交友問題而關係緊張,「我氣得快沒命了,女兒又不聽,只好跟Lisa(陳育虹)求救。她立刻打越洋電話去和女兒深談,幫我化解了家庭危機。」說起往事,顏薰齡滿是感激。「作父母的心急,有時候話說得比較重,這時候『易子而教』,反而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同樣的,嚴家的兒子她也是從出生看到現在,「已經是個英挺的大人了,見了我還會來抱一下,」顏薰齡開心地笑了,「看到孩子們長大還是玩在一起,這是很幸福的事。」
新部落的發展形態很多種,有的以家族,有的以朋友,甚至居住的社區也能畫出同心圓。

現代部落三:鄰居 陽光山林幾個家庭 共同教養孩子


中研院副院長曾志朗曾建議現代父母:搬到一個風氣良好的社區,輕鬆享受作父母的樂趣。位於楊梅鎮的陽光山林社區,就有一群這樣的鄰居。

號稱「溫家廣場」的迎旭三街路底,周圍有幾戶人家。其中,有任職中央地質調查所的地質博士朱傚祖、有在和成衛浴擔任副總經理的陳尚賢、有亞運划船隊國家教練溫進鴻、有前龍潭農工訓導主任黃明美,還有任職科學園區的越野車好手袁中平、大同國小幼稚園長徐美玲……。

這個聚落,打從陳尚賢一家九年前搬進陽光山林,發現樓上的溫太太同是台南鄉親後,便經常吆喝著附近幾家一起聚餐、喝茶,後來只要有人知道哪裡好玩,幾家人假日就一起殺過去。不但到北橫露營、神木村摘梅子、墾丁戲水,甚至一起出國,到香港、峇里島、宿霧旅行。每次出動,都是二、三十人,聲勢浩大。此外,每年元旦,大家都會到其中一位鄰居劉康永位於觀音的老家田裡焢窯,玩上一整天。這個傳統,已經維繫了七年。

這群鄰居,不只是「酒肉朋友」而已。每次出遊,遇上特殊地質、地形,在大學兼課的朱爸爸就義不容辭開始講解;暑假到了,溫爸爸便開課教孩子們游泳、打網球;孩子「搞怪」時,具有輔導專長的黃明美就是最佳顧問。最近一年,大家又在袁中平的鼓吹下,紛紛採購越野車,帶孩子們挑戰各地舉辦的小鐵人競賽。

九年來,這些家庭一起經歷過有人外派、生病……,在互相照顧、支援下,都安然度過各自的家庭脆弱期。「好房子好找,好鄰居難求,」這是陳尚賢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八頭里仁協會」理事長楊俐容認為,一個充分發揮功能的社區,包括提供青少年良好的活動場所、踏實的典範楷模,還能夠父母角色分擔、化解親子衝突、協助青少年獲得同儕感情支持等。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能選擇這樣的社區。因為工作、就學因素而非得住在都市的人,還是大多數。找尋志同道合的人組成社團,是一種替代鄰里的方式。例如台北縣的「袋鼠媽媽讀書會」、主婦聯盟、毛毛蟲兒童基金會等,都為都市家庭打造各有特色的部落。
社團也不一定需要外求,孩子學校的家長會,就是最現成的資源。新生國小的親子們所組成的蟲蟲突擊隊是很成功的例子。現代部落的構建並不難;困難的是,缺乏有心人——那一粒把大家黏聚起來的「圓仔ㄘㄟ」(製作元宵的那一小塊糯米糰種)。

現代部落四:學校 彭國能以家長會打造孩子的快樂童年


出庭時西裝革履的律師彭國能,每次走進台北市木柵實踐國小,都有完全不一樣的面貌。對著迎面而來的小朋友,比出默劇的肢體動作,逗得孩子哈哈笑;去年兒童節,彭國能和另外五名爸爸到學校表演草裙舞,更讓他的菁英形象完全走樣。

彭國能是木柵實踐國小家長會會長,兼任體適能社團的「班媽媽」(他是男生),每天早上七點二十分就要到學校點名。陪完這二十幾個體能不佳的孩子做完運動,才開車到台北羅斯福路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上班。

他進入家長會,完全是個偶然。

記得那是民國九十年,他到學校參加一年級女兒的家長會,看到兩派家長在吵架,校長莫可奈何的提議,「何不聽聽現場律師的意見?」結果,等他把章程說明清楚,在場家長一致決定選他擔任家長會長。

當時,毫無心理準備的彭國能估計自己工作很忙,不可能投入太多時間在家長會,結果情況卻完全相反。擁有台大法律博士學位、接一個案子動輒六位數以上的他,在學校事務上越來越投入。

他辦家長講座,不但自己印傳單,挨家挨戶發送時還被野狗追咬,終於喚起其他家長的熱心參與。這份凝聚力,在校長第一任任期屆滿,舉辦校長遴選時發酵。由於家長會和大部分老師都傾向於另外新聘,彭國能帶領家長會成員訪察理想的人選,三顧茅廬溝通彼此教育理念,才依照法定程序,完成換校長的「寧靜革命」。

今年,彭國能二度當選家長會長,更被「台北市國小家長會聯合會」選為會長。他熱心的在小學校園裡打造現代部落,為的只是一個單純的理由:孩子的童年不會再來。

李遠哲曾說,「沒有你的孩子、我的孩子,只有我們的孩子。」這樣的用心,在這些新部落裡,一一實現。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